棉花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通常把棉花从播种至收花结束的总天数,称为棉花的全生育期,为210天左右。从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叫生育期,为130天左右。棉花的一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从播种到50%棉苗子叶平展为播种出苗期,需时7~10天;从出苗期到50%的棉株见蕾为苗期,需时50~55天;从现蕾期到50%的棉株见花为蕾期,需时30天左右;从
棉花摘早蕾能促进营养生长,较好地建立起高光效的生产结构,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最佳结铃期转换代谢类型,使碳、氮代谢两旺,为棉花中后期多结铃打下基础。?xml:namespace>摘早蕾后,棉株现蕾开花的间隔时间缩短,速度加快.新现的蕾数增多,有效地调节了结铃时间和部位。促使棉株在最佳结铃期集中多结伏桃和早秋桃,同时减少烂铃。提高产量和品质。
传播途径:病株各部位的组织均可带菌,病叶作为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是该病传播重要菌源。病菌在土壤中直接侵染根系,病菌穿过皮层细胞进入导管并在其中繁殖,产生的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堵塞导管,具有很强的致萎作用。发病症状:现蕾前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叶边缘失水、萎蔫,叶脉之间的叶肉出现不规则黄色斑块,而后逐渐扩大成叶脉保持绿色的掌状斑驳,似西瓜
棉花苗期地下根部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地上叶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等,以棉苗根病为主。
一、播前准备(一)、精细整地:冬耕一般深度为20-30厘米,能够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土壤熟化和蓄水保墒,地温回升快:春耕要适当浅些,以利保墒,一般为13-16厘米,耕后要及时耙耱,土壤细碎,做到上塇下实、地面平整,有利出苗(二)、施肥:在底肥使用上,要掌握稳氮、增磷、补钾、配微、粗化结合的原则,注重增施有机肥3方(或饼肥50公斤),
1.冬前清除棉柴及杂草。棉花整枝、修棉过程中,掉落的棉花枝叶及棉花的根系,脱:落病叶是一个潜在的病源,病菌极易通过这些残枝败叶及杂草传播。因此,冬闲时期要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是一个很重要的预防措施。2.尽量冬前深耕。冬前深耕好处很多,既有利于纳蓄冬春雨雪,提墒保墒,更重要的是冬前可晒垡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
确定棉花适宜播期除了要考虑棉子发芽出苗对温度的要求、气候条件外,还应考虑棉田前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实行预留棉行套栽的,可在4月上旬播种;油菜、小麦收获后栽棉花的,播种期应安排在4月15日~4月25日之间较为适宜。
在采摘棉花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籽棉采摘人员一律佩戴白色棉布帽,防止人发不慎落入籽棉中。2.采摘工人所用的装籽棉袋子,一律用纯棉白布制作。3.晾晒籽棉时要尽量远离村庄和家禽。4.交售棉花时使用机动车运输交售,包装物料使用纯棉白布包。
棉花从现蕾至着花的一段时光为蕾期,约莫履历25-30天。此期是棉铃虫、盲蝽象、棉红蜘株、棉枯黄萎病、茎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产生伤害期,如防治倒霉,常形成逝世株或惹起蕾、花年夜量零落,影响成铃与棉花品德。棉花蕾期正值二代棉铃虫产生伤害期。因为如今年夜多栽种的为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抗性较好,一样平常不消用药举行防治。其次,这段时光还要留意防治
棉花的花铃期,俗称吐絮期,是棉花管理的关键时期.在管理措施上应采取初花期促、控结合,盛花期后以促为主,增结蕾铃,减少脱落.管理要点:一、合理施肥,棉花进入花铃期,茎枝、叶的生长都达到最大值,需要大量养分以均衡营养.除适时追施针对性基肥+喷施新高脂膜,保护养分不流失,提高肥效.二、科学化控,适时打顶和喷施棉花壮蒂灵,控制棉花抽条旺长,增加成铃率.三、旱
棉花红(黄)叶茎枯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一般认为土壤、气候、灌概、耕作制度及营养与棉花红(黄)叶茎枯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条件直接影响棉株的生理功能,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棉株对养分的吸收。棉田耕作粗放,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棉根发育不良,病害表现较重,王壤缺少有机肥,特别是缺乏棉肥,病害发生较重,过量施用氯肥,导致棉花长势过旺,田
缺锌叶片小,叶脉间失绿,呈杯状,以致叶片组织坏死,缺绿部分变为青铜色。缺锰节间变短,植株矮化,顶芽可能最后死亡。根据楼主的这种描述,我首先想到是棉花黄萎病。缺什么会形成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叶子变小、叶片脉间失绿,但不会形成坏死斑。
棉花蕾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期棉株自身补偿能力变弱,蕾铃损失量的多少与产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害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棉花产量的多少和品质的好坏。其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蜷、红蜘蛛、烟粉虱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棉花蕾铃期害虫的防治策略主要是在搞好虫情测报的基础上,根据害虫实际发生情况和天敌的消长规律,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
1、三代棉铃虫:三代棉铃虫是历年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的一代,主要分布在花生、豆类、辣椒、玉米、棉花等作物上。由于二、三代世代重叠,切实搞好防治工作。防治指标:百株1-2龄幼虫5-10头。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打顶尖、群尖、去风杈,人工抹卵灭虫,将废叶集中田外处理,减少棉田卵量,减轻棉田棉铃虫发生程度。(2)化学防治:25%快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因氮、磷、钾均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棉区时有发生。(1)危害特点①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具有红叶和黄叶两种症状。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②发病过程为: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③发病初期,叶片边缘稍带黄色,叶肉组织褪绿,叶脉保持绿色,随后叶色由黄色变成紫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①蕾铃脱落的比例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其比例约为3:2。②蕾铃脱落的日龄现蕾以后ll~20天的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后3~8天的幼铃最容易脱落,以3~5天为最多,10天以上的幼铃很少脱落。③蕾铃脱落的部位一般下部果枝蕾铃脱落少,上部果枝蕾铃脱落较多;靠近主茎的蕾铃脱落少,
棉花黄萎病与棉花枯萎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自然条件下幼苗发病少或很少出现症状。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田间大量发病,初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肉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仅剩顶部少数小叶,蕾铃稀少,棉
(1)正确使用解毒剂除草剂药害解毒剂有结合型、分解型、颉颃型和补偿型等多种类型。产生药害后,应根据所使用除草剂的理化性质、药害过程和原理,正确选择和使用解毒剂。如:萘二甲酐可缓解棉花咯草胺药害;吲哚乙酸和激动素可减轻氟乐灵对棉花次生根的抑制作用;赤霉素可减轻2甲4氯、2,4D等激素除草剂对棉花的药害。(2)加强棉田管理棉花具有较强的自我调
棉花花铃期病虫害主要有:四代棉铃虫、四代盲蝽象、三代玉米螟、烟粉虱、红蜘蛛、伏蚜和枯、黄萎病等。防治意见根据棉花花铃期害虫发生种类,危害习性,结合当前棉花长势以及近期天气变化趋势,今年棉花花龄期害虫防治策略是主治四代盲蝽象、四代棉铃虫、烟粉虱,兼治红蜘蛛和三代玉米螟。1、把握好防治时段:根据棉花花龄期的害虫的发生程度,必须精心组织三
棉花花铃期如何管理(一)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作用:通俗来讲氮肥决定植株长的高大,磷肥决定植株长的健壮,钾肥决定抗性品质,微量元素里锌肥参与生长素的合成,硼肥促进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等(二)氮、磷、钾利用率:氮肥利用率30-40%,磷肥利用率15-25%,钾肥利用率30-50%(三)棉花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以产定肥与测土配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