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在全生育期内需肥呈现明显的少一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即出苗一现蕾(5月1日至6月10日)期少;现蕾一开花(6月10日至7月5日)需肥迅速增加;开花一吐絮(7月5日至8月底)需肥达到最高峰;吐絮一收获(8月下旬以后)又逐渐减少。现根据棉花一生中需肥规律确定出棉花追肥要点:轻、偏或不施苗肥棉花进入生长盛期,植株间养分竞争激烈,弱苗很容易争不到养分而出现
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表面有纵横脊纹,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块,外覆黄白色鳞毛。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夏
子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紫红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边缘紫色、稍隆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大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中心易破碎脱落穿孔,严重的叶片脱落。真叶染病病斑圆形,黄褐色,边缘紫红色。
棉花拌土制钵,需要喷多菌灵
1、早发棉田摘早蕾。运用棉花自身较强的调节补偿功能,在早发的基础上,通过摘早蕾新技术,将棉花结铃盛期调节到最佳时期和最佳部位上,可使烂铃大幅减少。其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并具备一定的水浇条件的早发棉田。该技术适用于我国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棉区的“两膜”春棉。摘早蕾的时间、数量和方法。在黄淮海棉区,摘早蕾的时间6月20日-6月26
棉花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基肥足,苗肥轻,蕾肥稳,花铃肥重,盖顶肥补”。棉花施肥基本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除此之外还要按照“适氮、稳磷、增钾、配微”的方法施肥,还要注意“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施肥。
一、烂铃发生的原因1、气候因素。这是引起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7—9月份降雨较多,高温高湿,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严重影响棉铃的正常开裂,铃内积水,病菌容易传播侵入,加重烂铃发生。2、管理因素。偏施氮肥造成棉株疯长、密度过大、管理粗放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3、病害。引起烂铃的病害
(1)根据茎杆、叶面有无茸毛可分为:光叶棉和多毛棉。(2)根据生育期可分为:早熟品种:生育期
当前进入棉花播种阶段,怎样才能出苗整齐以及播种方式。棉花产量高低除了与棉农选择的品种直接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棉花播种质量的好坏,因此就棉花播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棉花品种的选择。多年来的生产种植表时,正规公司的名牌产品种子,质量高,出苗快,出苗整齐,品种优势明显,是棉农选择棉田时首先值得考虑的。同时要
棉花的一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从播种到50%棉苗子叶平展为播种出苗期,需时7~10天;从出苗期到50%的棉株见蕾为苗期,需时50~55天;从现蕾期到50%的棉株见花为蕾期,需时30天左右;从开花期到50%的棉株见絮为花铃期,需时45~50天;从吐絮期到收花结束为吐絮收获期。
一、立枯病棉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倒。子叶受害后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破烂脱落成穿孔状。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2、合理施肥
1、深耕:冬耕能减少病菌、病害、虫害。春耕要早,增加日照好拿苗,深耕增加抗病能力、苗期早发、根深叶茂。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花铃期及时追肥,注意满足磷钾肥。3、墒情是出苗的关键:冬灌或春灌。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植物出苗的关键,水分足,墒情好、保苗全。4、适时播种:播种出苗的最佳温度是23至25度,公历4月25日(特别年份4月20
棉苗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带病种子也是初侵染来源。
1、查苗补苗棉苗显行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在20%以上,应立即催芽补种。如在20%以下,可采用芽苗移栽的方法。要掌握好“苗要小、天要好、水要少、窝要小”四大要领,成活率高达95%以上。2、间苗、定苗间苗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把苗间开,以不搭叶为宜;第二次留所定株距的一半为宜。定苗一般两叶一心时进行,要保证足够的密度。间定苗应留壮苗,去弱苗
1、军海1号,属早熟长绒棉花品种,纤维长度为38--39.7毫米,细度7510米/.克,强度4.4克,断裂长度33.2千米,衣分32-33%,棉花铃重3克左右,主产于阿克苏、巴音郭楞等地农垦团场;2、新海棉,系从"5230弗'品种的变异类型中定向选育而成。成吐鲁番生育期131天,在南疆146-171天,纤维长度34.37毫米,细度7080米/克,强度4.84克,断裂长度34.27千米,主产于吐鲁
棉苗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和猝倒病等,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害。棉苗立枯病病苗危害特点:1、棉籽在土壤中受侵染,能引起烂种或幼苗变褐死亡。2、棉苗受害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茎基,病部缢缩、凹陷较深,病苗猝倒枯死。3、病斑不规则,黄褐色,多发生在子叶中部,往往穿孔脱落。4、病苗及周围土壤中可见病菌菌丝体。5、现蕾期如遇多雨天
又名棉红蜘蛛、“火龙”。我国为害棉花的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3种。(1)朱砂叶螨雌成螨体长O.4~O.5毫米,宽O.3毫米,椭圆形,体色常随寄主而异,多为锈红色至深红色,体背两侧各有1对黑斑,肤纹突三角形至半圆形。雄螨体型略小,体色较雌螨淡。卵球形,直径约.1毫朱,浅黄色,孵化前变为微红。幼螨有足3对。若螨有足4对,形态与成
两者都能在棉花主身上着生,只是叶枝上面不直接结桃而是再长果枝,果枝是直接结桃的枝条一般农户都会去掉主身上的叶枝仅保留果枝结桃,这为精细整枝法现在新的整枝方式有都头整枝法,是利用叶枝结桃的方式
棉花的结铃期分为伏前桃期、伏桃期和秋桃期。其中最佳结铃期集中在秋桃期,一般月可持续一个月左右。
3、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棉花枯萎病属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至今尚缺乏有效药剂,一旦发生,难于根除。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3.1保护无病区目前我国无病区的面积仍然较大,因此应控制病区棉种向无病区引种。必须引种时,应消毒处理,种子经硫酸脱绒后,再在80%402剂55-60℃药液中浸30min,或用有效成分0.3%多菌灵胶悬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