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棉花

棉花铃期红腐病是怎样的?

棉铃染病后初生无定形病斑,多铃尖、铃壳裂缝或铃基部发生。病部初呈墨绿色,水溃状小斑,病斑扩展至全铃而呈黑褐色腐烂,遇潮湿天气或连阴雨时病情扩展迅速,遍及全铃,有的还可扩展到棉纤维上,产生均匀的粉红色或浅红色霉层,雨后易连在一起,形成粉红色的块状物,致使病铃不能开裂,棉花舒维腐烂呈僵瓣状。种子染病后,发芽率下降。

壮苗:红茎比60%-65%,株高日增长量,盛蕾期1.0-1.2cm,初花期1.8cm,叶序(4、3)、2、1,顶心下陷,蕾大。旺苗:果枝上窜,蕾小,红茎比2.0cm,叶片肥大,倒四叶明显高于倒3叶。弱苗:主茎红茎比>70%,日增长量这个时期,既要根系发达,长好茎叶,增加果枝、果节,搭好丰产架子,又要生长稳健,防止徒长;既要达到蕾多、蕾壮、早开花,又要防止花蕾脱落,使棉株表现

棉花蕾期的整枝技术主要是

棉花蕾期整枝主要是去叶枝。叶枝生长势强,消耗养分多,加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当辨认出果枝和叶枝时,就要把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打掉,但要保留主茎下部大叶以维持较大的叶面积,增强光合能力。如遇到缺苗断垄的地方或地头底边,也可以适当留一、二个叶枝,以充分利用空间。其次是抹赘芽。赘芽生长快,消耗养分多,影响蕾铃发育,所以,要及时抹掸。

种子在播种前都要对其进行一些处理。比如大晒种、浸种催芽、拌种等等,今天农资网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棉花种子播种前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晴天晒种:搞好播种前晒种,有促进种子后熟、杀灭种子表面病菌、缩短出苗期、减轻苗病危害等作用。在棉花播前的10到15天进行晒种。选择无大风的晴暖天气,在背风向阳干燥处,将场地打扫干净,铺上苇席等垫物,将种子摊晾在

棉花苗病的防治?

齐苗壮苗,是夺取棉花丰产的基础。只要正确认识苗期病害发生的根源,充分掌握预防及治疗的知识,棉苗就不会受到病害侵染而茁壮成长。棉花苗期病害并不复杂。从植物病理学角度讲,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症两种。侵染性病害受病原菌侵染而产生的危害病症。根腐病属土传病菌危害,症状是烂根、黑根,导致茎叶萎蔫、死亡。立枯病属土传病菌危害,症状是幼茎

棉叶蝉的发生有何规律?

年生8~9代,湖北12~14代,广东1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和卵在茄子、马铃薯、蜀葵、木芙蓉、梧桐等的叶柄、嫩尖或叶脉周围及组织内越冬。在湖北、广东等地冬季仍见成虫在豆科作物上繁殖。5月中旬至11月是为害期,其中尤以10~11月上旬为害最重。成虫白天活动,在晴天高温时特别活跃,有趋光性,一受惊扰,迅速横行或逃走。一、二龄若虫,常群集于靠近叶柄的叶片

一般情况下,磷肥、钾肥及微肥可全部做基肥。氮肥原则上是基肥重施、追肥早施。基施氮肥,一般占总氮量的30%左右;氮肥追肥,可分为1-2次,追肥时间在蕾期和初花期。干旱、少雨棉区和早熟棉区,氮肥也可全部做基肥施用。

提高棉花品质的方法有那些?

1、选育优质棉品种是基础。2、优化棉花生态布局,实行棉花品质区划种植。3、优化栽培模式,良种良法配套。按照不同的优质棉品种的生育特点,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突出以早熟、减少病虫为害、节本增效为主的优质棉栽培管理模式。4、坚持科学采摘,提高加工质量。5、加强棉花科技投入。

棉蓟马危害有哪些特点?

蓟马成、若虫用锉吸式口器取食。随着蓟马危害棉苗的部位和老嫩程度的不同,被害症状也不相同。1.子叶受害叶背出现银白色斑点,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斑点连片,叶片变厚,子叶干枯脱落。2.真叶受害嫩叶受害后,出现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的破孔。较老的真叶受害,叶背沿叶脉出现银白色斑点、斑块和黑色小点,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叶片变厚、变脆、粗糙,

棉花育苗怎样制作营养钵?

一、苗床的选择。在大田附近选择背风向阳处做苗床,最好在大田预留行做育苗地,既可以省去移栽时搬钵运钵劳力,也可减少搬钵运钵时破损死苗,提高成活率。二、营养土的配制。选择熟化、肥沃的土壤做底土,同时配30%的腐熟的土杂肥,先把肥土和土杂肥翻开,做成长厢,然后在厢面撒一层三元复合肥,再在长厢上泼一薄层稀人畜粪,充分翻拌使肥力均匀,在厢上做出

棉花的苗期病害有哪些?

(1)减少病原清洁田间病残枝叶,减少病原,减轻苗病的发生。(1)合理播种一般播种早,地温低、出苗慢、病菌侵染时间长、棉苗抵抗力弱,容易感染苗期病害。在我国北方棉区,选择适当的播种期是防治苗病的关键,根据各地气温变化情况,应使最易感病时期避开晚霜。同时掌握好播种深度,一般播种深度应控制在2厘米左右。播深不易出苗,播浅易造成棉苗"戴帽"出±。(2

黄河流域棉区如何搞好地膜覆盖和残膜清理?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作用,已成为北方棉区棉花增产的主要技术。目前生产中一般通过机器播种、喷洒除草剂和覆盖地膜一次作业完成,机器一次可播1行、2行和4行。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可以在春天降雨后抢时间整地和地膜覆盖,以便保住土壤水分,等到播种期再打孔播种。残膜污染已成为地膜覆盖技术的突出问

长江中下游棉区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的养分吸收动态具有基本相同的趋势,即苗期氮素吸收百分率最低,蕾期明显增加,花铃期最高,吐絮期渐趋减少;不同生育期对磷素的吸收规律是:苗、蕾期低于氮、钾,开花期后达到80%左右,高于氮、钾;不同生育期对钾素的吸收规律是:苗期、蕾期显著高于氮、磷,花铃期仍较高,而吐絮期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氮、磷。棉株氮、磷

棉花烂根病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2、合理施肥: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或5406菌肥。3、提高播种质量:春棉以5厘米深士温达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4~5厘米深为宜。4、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早间苗、勤中耕,降低土壤湿度,提高上温,培育壮苗。5、药剂拌种精选种子,用种子重量0.5~0.8%的50%多菌灵,或种子重量0.6%的50%甲基托布津,拌种

棉花打顶要掌握哪几个原则?

棉花打顶应掌握“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原则。“枝到不等时”是指棉花果枝台数达到预定数量时,未到打顶时间也应及时打顶。长江中下游杂交棉留果枝22~25台;黄河流域常规棉13~15台,杂交棉16~18台;西北棉区6~8台,果枝台数达到了要及时打顶。“时到不等枝”是指打顶时间到了,但预定果枝台数尚未达到,此时应按时打顶。棉花打顶时间西北内陆棉区最早

棉花枯萎病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5-28度,

一般以株高定密度,同时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决定。株高100~120厘米,每亩留苗3000~3500株;株高80~120厘米,每亩留苗3500~4000株;株高70~80厘米,每亩留苗4000~4500株;株高70厘米以下,每亩留苗6000株以上。另外,要注意合理配置行株距,目前普遍采用的配置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一是等行距:高水肥棉田60~80厘米;中等肥力棉田50~60厘米;旱薄地棉田40

如何防治棉花黄萎病?

1.选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2.轮作倒茬。在棉田种植3~5年的田块或病株较多的田块采取轮作方式。以多年种植禾本科作物的田块轮换倒茬。3.加强棉田管理。清洁棉田,减少土壤菌源,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棉田湿度,使其不利于病菌滋生和侵染。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使用,切忌过量使用氮肥,重施有机肥,侧重施氮、

抗虫效果好,整个生育期在正常情况下可不用药防治棉铃虫需要防治,只是用药量减少

棉花的主要产区是哪里?

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华北平原、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