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深翻园土,或将树干四周1米以内园土深翻,以冻死土中越冬的蛹。2、人工捕杀1至2龄幼虫,利用幼虫有受惊吐丝下垂假死性,振动树枝,使其落地后杀死。3、幼虫大量发生时,用杀灭菊酯、乐期本、敌百虫喷杀效果好。
枇杷是亚热带树种,原产我国西部四川、湖北、浙江等省,长江以南各省(区)多作果树栽培,浙江塘栖,江苏洞庭及福建莆田都是枇杷的有名产地。
1、冬耕深翻土壤封冻前中耕林地,既可松土保湿存积积雪,促进根系生长,而且能将残余的枯枝落叶等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储存,同时,中耕可使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蝼蛄等的幼虫、蛹、卵等遭受机械损伤,或翻到地面暴露被鸟类等天敌啄食或人工捕杀。另外,深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翻埋入深土层,深土层中的病原物被翻到地面,破坏了病虫的适生环境
杷的根系较浅,大多集中分布在10~50厘米土层中,对养分的要求较高,成龄树对钾的需要量,其次是氮、磷。据研究,生产1000千克鲜果,需带走氮1.1千克、磷0.4千克、钾3.2千克。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是枇杷养分吸收多的时期,尤其是磷钾吸收增加较多。在各生育期中若养分供应不当,会对枇杷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后期供氮过多,果实食味变淡。供钾适当可提高产量,改
枇杷二花在11月至次年1月开放。
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容易腐烂,不耐贮藏。在常温下存放20多天,果实就会全部腐烂,给枇杷的销售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做好枇杷的采收及采后处理,是延长枇杷贮藏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枇杷品种应分别采收,同一果穗的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别采收,采熟留青。由于枇杷为无呼吸跃变型植物,故无后熟作用。因此,应在果实着色充分、品质最佳时
枇杷斑点病专门危害叶片,病斑开始为赤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沿叶缘发生的呈半圆形,几个病斑可连成不规则形斑点,病叶的局部或整片枯死。病斑中央灰黄色,外缘灰棕色或赤褐色。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轮生或散生,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与灰斑病比较,斑点病的病斑较小,其上着生的小黑点较细较密。
发生规律该虫是以蛹在树枝或老叶背面茧内越冬。翌年4—5月有适宜环境时羽化为成虫,一般为20度最适合。浙江黄岩年发生3代,第1代在5—6月,批把春梢抽出后至采收前;第2代夏梢抽出后,一般在7-8月;第3代9—10月,秋梢油出后花蕾吐露前。一龄幼虫具有群集性,二龄开始分散为害,三龄以后食量大增。幼虫期15—31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或枝干上结茧化蛹,蛹期1
1、高接对象。选择劣质枇杷果树、低产树、实生树及淘汰品种,树龄一般为10年以下的初结果青壮年树。对树势健壮、枝干光滑、无严重枇杷病虫害的大龄树也可进行高接。2、高接时期。以春季发芽时的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为好。此时高接,不但成活率高,而且当年可抽生春梢和夏梢,部分枝当年能形成花芽,第2年就有一定产量。3、高接部位。高接部位主要在主枝、副主
在枇杷树结果枝组的培养上,应注意如下几点:1、在主枝或侧枝上如发生有强势枝梢,则宜从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枝组或结果母枝处回缩。有交叉的枝组,则视其和周围的关系,或从基部疏除或适当回缩。2、结果枝组回缩时,宜从基部剪平,则易于发生不定芽,伤口愈合亦好。3、更新枝组及结果母枝时,要提早将自切口发生的多余芽抹除,所留的芽从基部枝的两侧发生的芽中
(1)搞好整枝修剪,改善树冠通透性。(2)清除落叶,减少病源。(3)增施花前肥,增强树势,能显著减少发病。
不同的枇杷品种应分别采收,同一果穗的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别采收,采熟留青。由于枇杷为无呼吸跃变型植物,故无后熟作用。因此,应在果实着色充分、品质最佳时采收。供贮运及加工的果实,可在基本完熟(约八九成熟)采收,此时果实着色充分,较坚实。采早了,果实的颜色、品质都差;采晚了,果实太软,在贮运中易腐烂。适宜的枇杷采收时间应在温度较低的
春季是枇杷幼果生长和春梢抽发生长期,做好枇杷春季管理是当年枇杷丰产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施春肥施肥时间: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用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以腐熟有机肥和优质果树专用肥为主;施肥方法:在树冠滴水线外开沟,沟深25cm,宽30cm,长50cm,待粪液侵干后回土覆盖。二、病虫防治3月下旬枇杷叶
由于枇杷的果皮比较薄,如果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久晴少雨后,突然下雨,致使果肉细胞迅速膨大将外果皮肤破,果实皮肉裂开。因此要注意这个时期的田间管理,根据果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症喷一次杀虫、杀菌剂,药液干后立即套袋,每穗一个袋,将纸袋撑开,袋口扎紧,这同时防止虫和动物对成熟果实的为害。在果实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避免因过于成熟引起裂果掉果。
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在苏北地区枇杷树基地进行栽培驯化过的枇杷树年平均气温在-10~30℃,无特殊严寒天气的地区都可以种植。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
枇杷各次抽梢期(春、夏、秋)。此期的病虫害有为害叶部的病害(灰斑病、褐斑病、叶斑病、轮斑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黄毛虫、梨小食心虫和木虱。可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施用;43%大生富600-800倍加40%巨雷1000-1200倍混施,或43%大生富600-800倍液加20%好年冬1000倍或加4.5%绿百事1000-1500倍。
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在苏北地区枇杷树基地进行栽培驯化过的枇杷树年平均气温在-10~30℃,无特殊严寒天气的地区都可以种植。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
.枇杷的最适贮藏温度为0℃,相对湿度90%,在此条件下可贮存3周
套袋材料和规格:内套用白色泡沫网兜,富有弹性,长10-11厘米,宽6-7厘米;外套用纸袋,选择风吹雨淋不破碎、日晒不变形的全木浆纸袋,规格为22厘米×15厘米和25厘米×20厘米两种,大袋套3-4粒的果穗,小袋套2-3粒的果穗。
枇杷生物学特性结果早,自然坐果率高,不需人工干预。定植2年后开始结果,株产达到0.5-1公斤;定植3年后全面结果,株产达到4-5公斤。果实倒卵形,平均单果重40.5克,最大果重45克。果实平均种子有6.2粒,可食率76.8%。套袋后,果皮及果肉橙红色,锈斑少,皮中厚,不易剥离。肉质细嫩,甜酸可口。果实未套袋者,95%果实出现日灼斑,面积达到50%以上。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