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喷洒0.3-0.5%敌百虫水,周边喷洒速灭杀酊。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17×33厘米的栽培袋4000袋-5000袋,成本仅为0.04元,是使用固体菌种的1/32。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而接入的菌种可流散在不同的部位萌发生长。接种后6小时左右即可看到菌种萌发变白,24小时就可吃料生长,使杂菌没有浸染机会。在25℃的条件下,养菌18天-20天即
1.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2.湿度: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90%-95%,生长阶段要求85%-90%。3.营养:杏鲍菇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应充足,菌丝
菌袋发满后,再维持7天左右令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移入菇棚,剪掉扎口或拔除棉塞、去掉套环后将袋口翻下,也可剪掉,露出料面。调控棚内湿度至95%左右,光照强度1000勒克斯,并有少量通风,经约15天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秋栽时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棚温,春栽时则应设法予以提高,并稍加大通风量,保持原有棚湿,原基数量不断增加,继之连片,
1.掌握好开袋时间:在菌丝不整齐,菇体经济性状差;在原基形成或出现小菇蕾时开袋,原基分化和小菇发育正常,出菇整齐,菇体的经济性状好;如果在子实体已长大时开袋,在袋内会出现畸形菇,严重时长出的菇会萎缩、腐烂。因此,袋栽培杏鲍菇的开袋时间,应掌握在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cm为宜。2.控制好
1、冷房建造冷房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向阳平地。一般每座冷房长10m、宽6m、高4m,冷房不宜过大,否则难以调控温度;冷房四周、房顶采用彩钢板加泡沫结构,冷房底部铺泡沫,再用水泥浇筑,泡沫厚15cm,接头用密封胶粘牢。房内架子用钢管打置,设8层床架,每层40cm,中间留工作道,宽0.8m。每间冷房设门1个,留于侧面,连栋冷房在侧面中上部每间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因为杏鲍菇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
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属中低温菇类,菌丝最适温度23-25℃,出菇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现原基,高于20℃易呈畸形,在6℃-15℃时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根据这一特点,杏鲍菇出菇管理一定要掌握好开袋时间,开袋过早难以形成原基,过迟菇易畸形
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刚一上市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出菇管理关键技术:①温度控制:当菇蕾形成至米粒大小、淡灰色即可进行开袋、出菇管理。先以较低湿度刺激原基形成(10~15℃),然后把栽培室的温度控制在10~18℃,让子实体生长发育,忌超过22℃以上,以防幼小菇蕾萎缩死亡。温度低于10℃时,原基难以形成;而当温度升高到18
杏鲍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日本称为"雪茸"。杏鲍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口感绝佳,风味独特
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x。
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①、菌种活力弱。②、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大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③、发菌环境的温度小于20℃,且通风不良,或者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杏鲍菇、阿魏菇菌丝均较弱,抗杂菌能力较差,栽培方法一般都采用熟料栽培,也就是将培养料经高压或常压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接菌。因此,栽培前需准备灭菌设施、接菌设施和培养场地、出菇场地等。利用上述条件,生产者还可以自行生产二级菌种。
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
人工栽培时以将基料含水率调至65%左右为宜;发菌期间,要求调控培养室空气湿度为70%左右;出菇阶段应保持在85%~95%的湿度,以确保子实体正常健康的发育。
主耍是冬季生产温度过低。主要是菌袋在催蕾过程中,温度长期低于10度,使原基不分化造成的,增温可使球转向商品菇。
菌丝旺长对杏鲍菇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影响子实体的生长,菌丝旺长后,子实体会在逐渐萎缩,严重的时候子实体黄化死亡。菌丝旺长主要是由于在出菇的时候温度不适所导致的,温度突然升高使杏鲍菇无法及时适应,为菌丝生长提供了条件。然后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菌丝的营养水分吸收增加,甚至会导致子实体营养流向菌丝,导致菌丝旺长,子实体死亡,因此我们要控制
控制环境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时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蕾期管理一要加强通风,才能促进菌盖生长,抑制菌柄生长。二要减少用水量,菇期用水量过多,会导致菇体表面产生较暗的条纹或裂缝,从而影响质量。提前采收提前3~5天采菇,可保持菇体白度,防止采菇后在贮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