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耕培土。冻前中耕培土,可疏松土壤,增厚根系土层,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能保温防冻。尤其对高脚苗,利于保暖,还可以防止后期倒伏,是油菜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2、清理“三沟”。对已开好“三沟”的油菜田,在培土的同时要进行清理疏通,确保排水畅通。3、重施苔肥。重施苔肥,可促进油菜春发,搭好丰产架子,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有条件的
育苗时要考虑到移栽机的作业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集中进行。对于采用链夹式移栽机进行移栽的,秧苗高度在15~25厘米为宜。移栽前5~7天追施一次送嫁肥,增强发根力,缩短缓苗期,每亩苗床可施尿素7.5千克。移栽前2~3天,每亩苗床用硼砂150克对水75千克均匀喷施,可有效地防止移栽后缺硼僵苗。移栽前1~2天喷施护嫁药,既可以消灭苗体上的病菌和害虫,健株移栽,又
与常规油菜相比,"双低"油菜在生长发育上有许多特点:一是苗期生长慢,冬发不足,年前苗势略弱。二是感光性较强,常常由于不能满足其对长日照的需求而使营养生长期延长,现蕾、始花推迟,花期缩短。三是对硼敏感,硼肥不足,造成荫角增加,甚至死苗。四是苔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强,叶色深,耐肥性减弱,抗性下降。
适时防治跳甲虫一年中以4~5月(第一代)危害最重。温度较高的季节,中午成虫大多数潜回土中,一般喷药较难杀死。可在早上7~8时或下午5~6时喷药,此时成虫出土后活跃性较差,药效好;在冬季,跳甲虫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3~4时特别活跃,易受惊扰而四处逃窜,但中午常静伏于叶底部。因此,冬季可在早上成虫刚出土时,或者于中午、下午成虫活动处于“疲劳”状态时喷
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菜缢管蚜、桃蚜和菜蚜。蚜虫俗称蜜虫、腻虫。(1)菜缢管蚜:①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6~1.8毫米,体色黄绿,被少辇白粉。头部无额瘤。头、胸背面黑色,有光泽。腹背第一、二节有横纹,腹侧每节各有1黑斑。尾片长,两侧各具毛2根。腹管长度超过尾片长度,中部略膨大,端部缢缩如瓶颈状。②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7~1.9毫米,体色黄绿,
(1)早施、稳施薹肥一般在薹高10厘米左右施薹肥,但双低油菜品种应提早在农历年前施,以追施尿素5~7千克/亩、氯化钾2~3千克/亩为宜,做到腊施春用。(2)搞好排水防渍和抗旱保墒在冬前开沟的基础上,春后及时清理“三沟”,保持排灌畅通,防止雨后受渍,以利根系生长,防病、防倒伏。遇蕾薹期气候干燥、雨量少、出现干旱时,根据土壤墒情适当灌溉。对春发
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初在叶上出现灰褐色或黄白色圆形小病斑,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大斑,边缘带绿色,中央灰白色至黄白色,病部稍凹陷变薄,易于破裂,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浅灰色霉状物,病斑直径0.3~1mm,有时有轮纹。严重时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水田翻耕整地1。适时提早排水以水稻勾头散籽时排水,做到下田踩时不起脚印。对土质黏重或田块面积较大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应当提早开沟排水,并加深排水沟。排水沟的配置依地势和土质而定,深开围沟和腰淘,对田块大、地势低的还要多开厢沟。1。翻耕晒垡水稻收割后当土壤干湿适度时,及时翻耕。油菜根系发达,主根长,细根多,要求较深的疏松土层,一般要求
油菜菌核病的菌源:油菜收获后,菌核遗留在土壤、种子和残株中越夏越冬。来春3∽4月份病原菌随气流传播侵染油菜花瓣、叶片和茎枝。油菜长势好,遭受冻害渍害,花期多雨则有利于侵染发病危害症状:油菜地上部均可感病。叶片病斑有同心轮纹,周围有淡黄色晕斑。花瓣染病后呈苍黄色油渍状小褐斑。茎杆、分枝发病形成水渍状有同心轮纹的梭形或长条形病斑,茎杆内
我国油菜籽总体依然未能改变持续下降的命运,目前预计2018/19年度年总量为419万吨,较上年度仍要减少18.4%。但另一方面从趋势而言,考虑到农名工返乡潮的扩大以及自留使用量的上升,或许目前的低位水平就是我国油菜籽产量的大底部。
我国油菜蚜虫有3种,即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是为害油菜最严重的害虫。①萝卜蚜。成蚜体长1.6~1.9毫米,被有稀少白粉。头部有额疣但不明显,触角较短,约为体长的1/2。腹管短,稍长于尾片,管端部缢缩成瓶颈状。有翅成蚜头胸部黑色,腹部绿至黄绿色,腹侧和尾部有黑斑。无翅成蚜全体绿或黄绿色,各节背面有浓绿斑。②桃蚜。成蚜体长1.8~2.0毫米,体无白粉
1、选用良种。杂交油菜不能自行留种,所用杂交种子必须由种子部门提供。2、培育壮苗。杂交油菜多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苗床育苗,首先要做好苗床准备,精心选地,精细施肥,适期播种,根据地力确定播种量。真杂种或可育株苗长势强且均匀一致,根据杂交种特点,应结合间苗去除假杂种。3、配方施肥。因地增施硼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并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低于10mm难于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油菜菌核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发生,终花后盛发。病菌首先侵染花瓣、花药和老叶,而后传染茎杆、分枝和角果。其中尤以茎部被害损失最为严重。?xml:namespace>⑴苗期。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扩大后转白色,组织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如病斑绕茎,幼苗则死亡。⑵病叶。病株多从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初时呈暗青色、水渍状,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
1.干燥贮藏:油菜籽收获后应抓紧晴天及时干燥降水,一般以日晒为主,烘干为辅,干燥后必须冷凉后方可入仓。干燥过程中应同时进行整理除杂,以减少带菌多的灰尘杂物,减轻发热霉变程度。贮藏时要根据加工的要求和油菜籽的具体情况合理堆存:若含水在10%以下符合加工榨油要求的可矮堆2.5m高,可以存放到夏季高温前;若需较长时期保藏,水分应降至8%以下矮堆或包
对于杂交油菜的栽培,除采用常规油菜的栽培措施外,还要根据杂交油菜的特点进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油菜的优势。(1)选用良种杂交油菜不能自行留种,所用杂交种子必须由种子部门提供。(2)培育壮苗,淘假汰劣杂交油菜多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苗床育苗,首先要做好苗床准备,精心选地,精细施肥,适期播种,根据地力确定播种量。真杂种或可育株苗长势强
1、长江流域的是冬油菜,秋种,春开花,5月份左右收获。2、北方的是春油菜,春季播种。
乙烯利:又名一试灵。40%水剂,可在盛花期喷雾,药剂浓度为0.5~1千克。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可在幼苗三叶期喷雾,药剂浓度为100~150克。赤霉素:80%结晶粉或40%乳剂,可在苗床移栽前沾根,药剂浓度为15~20克。植保素:苗期喷雾,药剂浓度为100~150克。
油菜“一种双收”(又名“一菜两用”、“油蔬两用”)技术是指摘油菜苔作蔬菜食用、收油菜籽榨油食用的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选用再生能力强,再生分枝快的早熟双低品种,配合使用秋发栽培技术,主攻早发、早苔,适时追度摘苔,实现菜苔、菜籽双高产。该技术简单易行,投入较少,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一般亩增产菜苔250—450公斤,增收300--
其原因:①秧苗素质差,断根多,吸收营养的能力差,不能满足叶片正常生长的需要。②田间排水不良,长期遭受渍害,根系发育不好,吸收作用减弱,即使土壤营养充足,也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③肥水供应不足,尤其在土壤过干的状况下,因缺肥、缺水而增加红叶。④受低温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生理缺肥,也会出现红叶。要防止不正常的叶片转红现象,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