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怎样预防水稻早衰? 水稻

怎样预防水稻早衰?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早衰预防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并将不同熟期的品种合理搭配种植,既防止早衰,又种尽其用。2、优化改良土壤。每年要进行秋整地,合理翻耕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预防水稻早衰。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及盐碱地,要及时开沟排水,或借客土改良低洼易涝地,通过创造渗透条件,改善土壤透气性,同时应增施大量优质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对土质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应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土壤板结的田块,应增加翻耕次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气能力。3、合理施肥保平衡。合理施肥可增强稻株抗病能力,防止早衰,但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做到合理搭配,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防止中期脱肥,后期早衰。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应少吃多餐,看苗施用穗肥和粒肥,防止一次施量过多,对缺肥早衰的田块应补施粒肥,可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迅速缓解水稻营养缺乏的症状。4、科学合理灌溉。水稻生育前期,应合理浅灌,提高水温,促进新根发生;水稻生育后期齐穗后到灌浆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严禁长期漫灌,应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推迟断水的灌溉方法,协调土壤水、温、气的矛盾,增强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来防治早衰。适时适度晒田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性。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浅水勤灌,增温促熟;乳熟到黄熟期应间歇灌水,提高地温;水稻进入黄熟期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停水或排水,以利收获,防止后期断水过早,提倡养老稻,养根保叶。5、加强病虫害防治。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翻耕整地时,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切除初侵染源。水稻后期病虫害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二化螟、小粒菌核病等发展速度很快,极易造成较大危害,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用对口农药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水稻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