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调水、解毒。由于发病鱼塘大多亚硝酸盐浓度较高,水面有死鱼尸油,而且养殖户多用过毒性较大的烈性消毒药和杀虫药,所以只有先调水、解毒,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净水解毒剂、水质保护解毒剂化水后全池泼洒,同时停止投喂饲料或冰鲜鱼。
第二步:消毒,为防止病原扩散,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体质较弱,不宜选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宜选用菌毒消(复合碘溶液)、沐菌消(戊二醛溶液)、出血宁(45%苯扎溴铵溶液)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消毒。实践表明,在水温和水体中有机质浓度较低时,使用菌毒消消毒效果较好,而水温和水体有机质浓度均较高时,使用沐菌消Ⅲ型+出血宁效果较好。
第三步:内服药物。消毒后再内服消炎生肌的药物可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用马灵9号+板蓝息毒敏消炎生肌,配以应激宁进行增效和矫正,再配上鱼用多维改善药饵的适口性和补充营养。投喂3天后捞鱼检查可发现鱼体一些小伤口已基本愈合呈方块状补丁样,且补丁颜色与周围颜色不一致而多呈现灰色。大一点的伤口还没完全收口,可酌情继续补喂2-4天进行巩固。
烂身病属于一种慢性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①治疗期间及刚治好病后不要大量换水、大量施肥及捕鱼,以免引起应激反应,而加重病情或复发。
②治疗期间最好不要投喂冰冻海水鱼,宜选择新鲜淡水鱼或优质配合饲料制作药饵进行投喂。
③发病后,必须及时捞除病死鱼,争取尽早控制病情,以免扩大感染。
④病治好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鱼体对该病不产生终身免疫。
鱼烂身一般是细菌、霉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过塘、运输等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弄伤了体表。具体药物可以咨询鱼药店的老板,根据不同鱼类和症状对症下药~
可能是得了出血性腐败病,也叫赤皮病。出血性腐败病,也叫赤皮病。 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现块状红斑,有时也充血发炎。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此病流行区域比较广,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出血症并发。当鱼体受伤时,致病菌乘机侵入鱼体,容易发生此病。当冬季水温极低时,鱼体皮肤也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 可用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
上一篇: 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要点?
下一篇: 行军虫是指玉米的哪种害虫?怎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