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粮质量
林下鸡每天的活动相对笼养鸡而言,具有活动时间长、活动范围宽、活动量大等特点。因此,林下鸡生长各阶段对日粮中能量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某些养殖户经常疏于添加日粮,或者每次添加日粮间隔时间过长,林下鸡日粮经常出现供应不足现象,鸡群时常处于饥饿状态,使鸡群容易因争食而发生打斗和啄癖。同时,由于天全县年降水量较多,储存的玉米、稻谷等粮食稍有不慎便会发生霉变,如果投喂了霉变的日粮给林下鸡,会引发林下鸡巴氏杆菌、皮炎等疾病,也容易引发鸡啄癖。
2. 环境因素
鸡生长的环境对鸡啄癖发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林下鸡放养场地和夜间休息场所的光线如果太强或太弱,都容易引发鸡啄癖疾病。同时鸡的眼睛由于受自身生理原因的影响,对不同强度的光色的吸收和不同长短的光波的反应也会产生不同的现象,一般在灯光过亮或黄光、青光情况下,最容易引起鸡出现啄羽、啄肛和斗殴现象。灯光较暗或绿光、红光情况下,鸡群之间互相比较安定。林下鸡休息舍温度过高,容易引发鸡群焦躁,出现打斗现象;温度过低,鸡群会引发拥挤堆叠现象,出现争窝打斗现象。林下鸡活动区域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其他疾病;湿度过低,周围环境干燥,空气中粉尘增多,引发鸡群不适,严重的也会出现呼吸道疾病和打斗现象。
3.群的顺序变化
鸡天生就具有争勇好斗和合群活动的性格。任何期龄、任何品种的鸡只在刚刚组成新群体之初,它们都会通过互相之间的打斗,分出群体中个体的强弱,以此来建立新的群体里排列的位次顺序,这种位次顺序被称之为群序。在鸡的群序之中,位于强者位次的鸡在日常的采食、饮水、配种、场地占有等各方面均享有诸多的优先特权。鸡群建立了稳定的群序之后,只要整个群体之间不出现较大的变动,该群体的群序便可以一直稳定的维持下去,形成鸡群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的良好氛围,稳定的群序鸡群有益于健康高产。由于很多地方林下鸡养殖很难达到全进全出的养殖目标,鸡群的群序变化相对较大,群序之间的稳定性经常会被破坏。因此,当有作为强者的鸡消失或新的鸡只进入群体后,都会引发鸡群之间的打斗,直至整个鸡群之中新的群序重新建立起来。
4.其他疾病
林下鸡发生球虫病、鸡痢杆菌病、消化不良时,鸡肛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变成盖子的情况很严重,这种情况在鸡群之间会发生羽毛附着,或者, 有时会啄肛门的产卵母鸡如果发生病原性或生理性脱肛现象,病变发生的地方也会在鸡群之间啄肛门。 鸡体表有虱、螨、疥虫等寄生虫病,当因寄生虫刺激而使鸡皮肤发痒时,鸡自己止痒,有时会由啄食引起鸡外伤性出血,新鲜血液刺激鸡群中的其他鸡,其他鸡追赶生病的鸡,诱发鸡群的啄食癖。 另外,一些养殖技术人员也有可能用错误的喙操作方式使鸡群间的啄食现象恶化。
上一篇: 春羽的分布范围如何?
下一篇: 有关梅雨的知识并有什么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