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秧盘:冬闲田亩备用60×30厘米561孔秧盘35个;小春油菜田亩备用434孔的秧盘45个。
(2)配制营养土:备足肥沃、疏松、过筛壤土。
(3)秧床准备:A、旱地秧床为主:播种前选择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水方便、弱酸性至中性的菜园地或旱地沙壤土按“地坑式”做床方法做床,但要求床宽以竖放二个或横放四个秧盘为宜,床地平坦,苗床欠细整平,足水抹平起浆摆盘。B、水田秧床为辅:作高标准湿润秧床,稍晾紧皮后摆盘,切忌淹水上厢。
(4)严格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方法、步骤基本上与常规育秧相同。其差异在于:选种比常规育秧更严些,为了提高成秧率,增加整齐度,它要求增大盐水或泥水比重,淘汰半谷稻,使选出的稻种颗颗饱满,粒粒苗壮。催芽时间比常规育秧短些,以刚刚破胸根、芽肉眼可见时播种为好。根芽过长不仅容易损伤种子根,而且播种不畅。中稻、双晚必须用多效唑处理。其中中稻最简单的方法是用250ppm多效唑溶液喷施,多效唑兼有灭菌作用。对于早稻也可以采用草木灰水溶液浸种方法来代行种子消毒。水灰比例100:7.5,草木灰浸种可以起到有菌灭菌,无菌增肥作用。用“旱育保姆”拌种则不要另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
(5)播种盖膜:摆盘后将营养土均匀装盘垫底(每孔近2/3),然后采用人工手撒播、种土混播或播种器播种,每孔2~3粒谷,播后盖土以不露籽为度;最后要喷足水分搭架盖膜。
(6)苗床管理:一叶期控温25℃左右,二叶期始通风炼苗逐渐降温;盘土不干白、苗不卷叶则不必浇水,1叶1心、2叶1心各喷施一次尿素2~3克/盘;做好病虫草害防治。
(7)抛秧:秧龄35天左右,叶龄3.5~4叶。 本田要求整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表层有泥浆”。重视农家肥、磷钾肥的施用,提倡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8)本田管理:立苗后查苗补苗,匀密补稀,浅水促蘖,够苗晒田控苗,注意防倒。其它与一般大田管理相同。
1、适时安排播期。防止早春低温烂种死苗,要求在3月下旬播种,秧龄在28天左右,叶龄3叶一心,苗高15厘米,秧苗清秀无病虫害,根白而粗,秧苗密度分布均匀,秧苗群体质量均衡。
2.育秧方法。一是采用大田育秧。秧田面积与机插本田的面积比为1∶80-100。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有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提前5-7天左右上水耕田耙地开沟做畦,秧畦宽度1.4-1.5米、秧沟宽40厘米。做好种子浸种消毒,加浸种灵等防止早稻恶苗病等病害,一般浸种2天(采取日浸夜捞方法),催芽1天,催芽后播种。二是旱地土育秧。采用旱地土育秧操作简便,可直接采用旱地土作为营养土,在秧田育秧;旱地土育秧需培肥和调酸,一般每亩大田备营养细土100公斤。肥沃疏松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作床土;稻田土粉碎晒干过筛后每100公斤土加复合肥125-250克及壮秧剂250克,起培肥、调酸、杀菌、壮秧作用;黄泥土按黄泥和沙土2.5∶1的比例均匀搅拌混合后并分别加入250克左右复合肥和壮秧剂。禁用未腐熟的厩肥、尿素、碳铵等作底肥。旱地土育秧可用流水线播种,一次性完成秧盘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后摆盘于秧田。早稻杂交稻100-120克/盘,调整好机械精量播种,减少漏秧。为防止立枯病,可用敌克松1:500配制溶液作为秧盘洒水。
3.秧苗管理。早稻育秧用搭拱棚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证膜内高温高湿,以促齐苗。一般于2叶1心期开始适时揭膜炼壮苗,揭膜通风时间、揭膜程度根据气温变化掌握。膜内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防烂秧和烧苗。秧田期保持秧板湿润,忌长期深水灌溉造成烂根烂秧;移栽前3-4天,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确保机插时能提起秧块不断为好,以利机插;倒春寒灌深水保温护苗,转晴回暖后逐步排水防青枯死苗。注意看苗施断奶肥,移栽前3-5天视秧苗长势适施“送嫁”肥,秧苗叶色褪淡,每亩秧苗用尿素4.0-4.5公斤对水500公斤,于傍晚洒施,施后洒清水洗苗。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机插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
4.适期移栽、合理密植。机插前整地,土壤沉实1-2天后机插。杂交早稻机插行距为3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插2.2万蔸,每蔸插3-4苗,亩插基本苗在7-8万。在插秧机既定行距的前提下,调整好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取秧量,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栽秧苗25-28盘。机插漏秧率要求低于5%。机插后灌好扶苗水,防败苗促进秧苗早返青。
上一篇: 甲鱼(鳖)水蛭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 反季节干葱贮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