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泥鳅 > 鳅卵孵化管理有哪些工作? 泥鳅

鳅卵孵化管理有哪些工作?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孵化管理贯穿鳅卵孵化全过程,是保证鳅卵安全出苗,直至下塘的一项时间性长,而又细致的工作。包括检查鳅卵质量,调节水流,洗刷滤水设备,防病等项工作。

⑴ 检查鳅卵质量。鳅卵在孵化过程中(尤其早期),应检查质量好坏,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成熟的未受精卵和水接触后,卵膜也能膨胀,原生质也集中有形成“胚盘”的现象,并能进行“卵裂”。但卵膜膨胀得很慢,弹性差,卵裂不规则,大小不齐,发育不正常,一般不能通过原肠期而陆续溃解。所以计算受精率,一般在原肠中期或晚期进行。但是,应当指出,目前计算受精率在取样时间上,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当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或晚期才从孵化器中取卵统计受精率,由于鱼卵在这个发育阶段中受到孵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受精的好卵也可能死亡。因此,为了使受精率和孵化率比较切合实际,取卵的时间应在鱼卵孵化之初,即行取样,放在培养皿或瓷盘中加水并给予充足的氧和适宜的水温进行培养,待卵发育到原肠中期或晚期时,统计它们的受精率,以此代表孵化卵的受精率,较为正确。

由于各孵化器的条件不同,所放鱼卵质量不同,因此,在统计受精率时,各孵化器如不能逐个全部统计,则立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卵抽样检查。取卵数约100~300粒,算出好卵占总卵数 (包括好卵、畸形的和空心卵)的百分比,即为受精率。

⑵ 调节水流。在孵化过程中,根据情况要调节水流,以使卵球能被冲至水体中均匀分布,缓慢翻滚为度。当鱼卵密度偏高时,可适当增大水流以保持氧的足够供应。

刚出膜的鳅苗,非常嫩弱;器官发育不全,鳔没形成;无胸鳍,不会游泳;且失去膨大的卵膜,浮力减小,易下沉窒息,故此时水流应略予加大。

当幼苗能平行游动时,体内卵黄逐渐消失,并能顶流,又要适当减小水流,以免消耗幼苗体质。

利照孵化箱孵化,因在野外,鳅卵接近水的表层,易受环境变化影响,所以,孵化水战应选在风浪较小、水质清新的地方,如有一定微流水更为理想。

当鳅卵入箱后,每隔1小时左右用鱼盘轻经搅水翻动鱼卵一次,鱼苗全部出膜后,应立即洗箱,即将幼苗连同卵膜集中带水移入面盆或其他容器中,撇出卵膜,最后将幼苗放回原箱中暂养。

⑶ 洗刷滤水设备。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水流不能间断,要经常洗刷滤水设备,使其水流畅通,水量充足。在胚体出膜的前后,滤水窗上最容易贴卵、贴苗,甚至由于水位升高而溢卵逃苗;孵化用水过滤窗前还会积集大量敌害和杂物,影响水流畅通,故此要特别注意勤洗过滤设备。但不要从正面洗刷过滤窗,最好在窗的背面用水冲洗,或用软毛刷轻轻洗刷,以免损害鱼卵和仔鱼。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孵化率,应适当扩大滤水设备的有效过滤面 (没入水下的面积)和采用特殊的孵化滤水池 。

⑷ 防病。卵、苗在孵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是水霉病,在水温较低 (18℃左右),卵、苗质量较差和水质不良的情况下容易滋生棉絮状的水霉菌。防治方法:一是使用清洁的水和孵化工具;二是低温时和发病时,可以用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