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病毒病在大田的发病率相当高,目前没有高抗病毒的实用甘薯品种,又没有防治病毒的高效药剂,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方法。安溪县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之间,目前每年推广面积已达4万亩,占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的30%,推广面积还在迅速扩大,脱毒甘薯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对提高甘薯产量、品质和效益将起重要作用。大田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建立种薯(苗)繁育基地。脱毒种薯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不同级别种薯病毒重新感染,也要控制其它通过种薯(苗)传播的病害。原原种、原种繁育应在40目尼龙网防虫大棚内生产。在开放条件下生产种薯,必须有隔离带,即在种薯基地周围至少500米以内不种毒源作物。
(2)建好薯苗基地,加强繁殖保证良种壮苗供应。春节前准备好块薯,整理好苗地,春节过后适时下床育苗,加盖地膜保温促进早萌芽、早出苗,出苗后至苗长至5~6叶时摘小苗进行二级假植扩繁。同时加强苗地肥水管理,促进多出苗,提高繁殖系数,培育壮苗。
(3)选择高产优质良种,根据需要选择适应淀粉、薯干加工、食品加工和耐贮藏等专用型品种。
(4)适时早插、合理密植。早薯外安溪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扦插,内安溪5月份扦插,套种花生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扦插。套种大豆薯6月1日前插完,晚薯在早稻收后于7月中下旬扦插,花生薯在花生收后整畦扦插,不超过立秋,扦插时要严格选用无杂无病壮苗,扦插密度一般早薯每亩3000~3500株,晚薯3500~4000株。
(5)科学施肥,精细管理。施肥总量纯氮19~20公斤,氮:磷:钾为1∶0.4~0.5∶1.1~1.3,施用方法以有机肥为主,多施钾肥。基肥采用包心肥,以稻草等作物秸秆\土杂肥为主,施肥量占总施肥的40%。插后10~15天施点头肥,占总施肥量10%,插后30天施夹边肥,占总施肥量40%。裂缝肥占总施肥量10%。中后期用0.2%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生长中期提蔓不翻蔓,断气根,亩用15%多效唑230克兑水60公斤喷施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薯块膨大。水分管理上以土壤湿润为主,遇雨天应及时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6)注意事项。甘薯脱毒不能代替其它增产措施,栽培上同样需要壮苗。甘薯脱毒具有茎叶生长快、分枝多、结薯早、结薯多、商品薯率高、增产效益显著的优点。在栽培上应根据脱毒甘薯的生长特点,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最大增产潜力。脱毒甘薯脱除的只是病毒,不会改变品种的固有特性,不会提高对其它病害的抗性。因而必须根据品种特性、不同地区病虫的发生特点及时防治。不同甘薯品种对病毒的抗性不同,带毒量不同,因而脱毒后增产潜力也不同,不同地区生态环境不同,传毒媒介昆虫的发生消长、毒源等也各不相同,脱毒甘薯在大田开放条件下重新感染病毒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应缩短大田开放条件下脱毒甘薯(苗)的使用年限,及时更换种植新的脱毒甘薯种薯(苗)。
脱毒甘薯栽培技术要点
2002-5-28 07:55:15
甘薯经脱毒培育后,发棵早、分枝多、长势旺、结薯多、薯块整齐、表皮光滑、无龟裂、皮色纯正、无黑色斑块。一般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可减少30%的氮肥施用量,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和其他病害有较强的抗性。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施足底肥。底肥要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一般要少施或不施氮肥。
2、起垄栽植。因甘薯是短日照作物,昼夜温差越大,块茎膨大越快。起垄可扩大通风透光面积,人为形成昼夜温差,加快块根的膨大速度。
3、提高密度。适度密植是甘薯高产的保证。脱毒甘薯具有生长整齐、块根膨大快、无空株的特点,对提高密度非常有利。一般亩产万斤以上的甘薯适宜密度为春栽4500~5000株/亩,夏栽5000~6000株/亩。
4、搞好化学除草。甘薯秧栽植后及时用乙草胺(亩用量0.2~0.3公斤)均匀喷洒;或于杂草三片真叶前,及时喷洒拿捕净(亩用量40~80克),一般可保证整个生长周期不用再行除草。
5、搞好化控。脱毒甘薯的秧苗长势偏旺,搞好化控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一般当甘薯秧长到45厘米时,每亩可喷洒2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
6、严禁翻蔓。甘薯翻蔓是一种劳而无功的减产措施,一般减产10%以上。翻蔓后光合面积受到破坏,减少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降低了地下块根的产量,故应严禁翻蔓。 (林沭)
( 来源:安徽农网周刊 )
上一篇: 萝卜蚜虫虫害的发生规律?
下一篇: 荞麦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