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规律:成虫于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下旬一代幼虫孵化,7月中旬—8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幼虫于7月底—8月上中旬孵化,部分于10月化蛹或羽化后越冬。一般在早稻返青期为害最烈。一代约2个月,二代长达8个月,卵期5—6天,一代幼虫60一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6—7个月。一代蛹期6—10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7cm处筑土室化蛹。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早稻分蘖期多雨利于成虫产卵。年发生l一2代,一般在单季稻区发生l代,双季稻成单、双季混栽区发生两代。
防治方法:在稻象甲为害严重的地区,已见稻叶受害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ml对水喷雾。每667㎡也可用40%甲基异柳乳油175ml配制成毒土撒施在稻田里,药后10天防效高达96%。此外每667㎡还可用3%喃丹颗粒剂3kg,撒入田间。幼虫危害严重时,先排干田水,将毒土撒在稻行间,然后耘入土中,杀死幼虫。
发生规律
浙江年生1代,江西、贵州部分1代,多为2代,广东2代。一代区以成虫越冬,一、二代交叉区和2代区也以成虫为主,幼虫也能越冬,个别以蛹越冬。幼虫、蛹多在土表3—6cm深处的根际越冬,成虫常蛰伏在田埂、地边杂草落叶下越冬。江苏南部地区越冬成虫于翌年5—6月产卵,10月间羽化。江西越冬成虫则于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下旬一代幼虫孵化,7月中旬—8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幼虫于7月底—8月上中旬孵化,部分于10月化蛹或羽化后越冬。一般在早稻返青期为害最烈。一代约2个月,二代长达8个月,卵期5—6天,一代幼虫60一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6—7个月。一代蛹期6—10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7cm处筑土室化蛹。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早稻分蘖期多雨利于成虫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注意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春耕沤田时多耕多耙,使土中蛰伏的成、幼虫浮到水面上,再把虫涝起深埋或烧毁。
(2)在稻象甲为害严重的地区,已见稻叶受害时,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或667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ml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ml对水喷雾。每667m2也可用40%甲基异柳乳油175ml配制成毒土撒施在稻田里,药后10天防效高达96%。此外每667㎡还可用3%喃丹颗粒剂3kg,撒入田间,还可结合耕田,排干田水,然后撒石灰或茶子饼粉40-50kg。
一、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1——2代,一代区以成虫越冬。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注意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春耕沤田时多耕多耙,使土中蛰伏的成、幼虫浮到水面上,再把虫涝起深埋或烧毁。
2、在稻象甲为害严重的地区,已见稻叶受害时,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或667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ml或40%水胺硫磷乳油100ml对水喷雾。每667m2也可用40%甲基异柳乳油175ml配制成毒土撒施在稻田里,药后10天防效高达96%。此外每667㎡还可用3%喃丹颗粒剂3kg,撒入田间,还可结合耕田,排干田水,然后撒石灰或茶子饼粉40-50kg。
上一篇: 玉米施肥时期如何把握?
下一篇: 西兰花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