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黄矮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是什么? 小麦

小麦黄矮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规律:

小麦黄矮病的发生与流行,同当地传毒蚜虫数量呈正相关,蚜虫数量又受到雨量及气温的影响。秋季麦苗出土后降水多,有翅蚜少,则秋萌发病少;反之发病就多。秋苗发病多少是春季发病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秋季天旱温度高,春季气温回升快,为重病流行年;秋季多雨而春季旱,为轻病年;如秋春季都多雨,则一般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种植抗耐病品种;二是适时播种,避免早播;三是对已发病田块,增加肥水管理,能减少损失。

2. 药剂防治 一是对蚜虫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块实行药剂拌种,用75%3911乳油150毫升加水5千克拌麦种50千克闷种8-12小时;二是大田防虫治病,可于麦苗返青前后,用50%抗蚜成可湿性粉剂每666.7平方米用5-8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每666.7平方米用60-75千克药液作茎叶喷施;三是撒毒土,每666.7平方千米用40-60毫升氧乐果乳油,或辛硫磷、杀螟松、乐果等均匀拌人15—25千克细干土中,然后撒施。

症状:该病在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期后均可发病,以春季症状比较明显。多危害新叶和上部叶片,病叶从叶尖开始发黄,颜色为金黄色,黄化部分占全叶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分蘖较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即使能越冬存活,一般不能抽穗,或穗小粒少。穗期感染的植株一般只旗叶发黄、呈鲜黄色,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抽穗,但穗粒很少,千粒重下降。
防治方法:一、选用抗病丰产品种。例如:繁6、小偃5号、陕农7859等品种。二、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减少毒源寄主;增施有机肥,扩大水浇面积,创造不利于蚜虫繁殖的生态环境。药剂防治。播种期可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堆闷3-5小时后即可播种。秋苗期喷雾要重点防治未拌种的早播麦田,春季喷雾重点防治大病中心麦田及蚜虫早发麦田。药剂可采用5%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6%增效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克/公顷,加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