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哪些? 棉花

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脱落因素

品种因素

同等条件下,由于品种不同,蕾铃脱落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首先,品种之间的现蕾多少、成铃性高低有很大差异;其次,盲蝽象、棉铃虫喜欢在"多茸毛品种"上产卵,且"多茸毛品种"使卵的附着力增加、不易被风吹落和雨水冲掉,因受害严重而造成大量蕾铃脱落。据中棉所郭香墨实验结果,"多茸毛品种"的蕾铃受害数是"光滑叶品种"的1.67倍!

应对措施:在棉花生长季节应注意多看看周边的棉田,选择棉农在实际种植中表现现蕾多、结铃性强、综合抗性好的"光滑叶品种"。

施肥因素

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

①氮肥影响。

②缺磷。

③缺钾。

④缺硼。缺硼的情况下,幼蕾容易脱落(脱落前往往苞叶张开,与被虫蛀状相似),棉铃发育缓慢也易脱落(成桃也少且小)。

⑤缺钼。缺钼可导致植株矮小、老叶失绿、叶缘卷曲以致干枯脱落,有时可导致缺氮症状的出现,植株早衰,蕾、花脱落。

密度因素

当前,"密度过大"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往往造成植株生长过旺、封垄过早,因田间郁蔽而引起蕾铃大量脱落。同时,密度过大也常常引起病虫害加重、后期早衰严重等"连锁反应"。沧州吴桥县一个棉农,种植了一个免整枝懒汉棉却按照常规整枝品种的密度留苗,这好比要让一个"三辈人"的家庭住在了一个"光棍汉"的单间,能行吗?!

应对措施:盲目地"靠加大密度拿产量"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根据地力水平和所种植品种的特点,做到合理稀植。详见本书刊载的《谈棉花生产误区论实现高效途径之四:密度篇》。

化控因素化控良好的座桃情况

很多棉农都普遍存在"平时不控、旺了狠控",导致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失调,前期旺长、后期脱肥,蕾铃脱落严重。特别是市场上有这名称、那名称的化控产品,由于达不到应有的化控效果而造成蕾铃脱落。

应对措施:实践证明,还没有哪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优于缩节胺的。在化控上,应注意选用高质量的缩节胺(我省张家口市长城牌的就很好),且要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确保棉株"壮而不旺"。具体内容可见本书刊载的《谈谈棉花化控》。

化控良好的单株结铃情况

病害和虫害因素

枯、黄萎病的发生(降雨偏多,发病较重),往往导致蕾铃大量脱落。

气候因素和生理因素

①干旱。土壤严重缺水,叶片蒸腾作用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因生长不良而脱落。尤以"花铃期"受旱脱落最严重。

②高温。一般温度超过35℃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超过40℃则光合作用就会停止,因光合作用的不足可导致蕾铃脱落。高温还可降低花粉的生活力,使子房受精不良而脱落(注:棉花开花时的温度在35℃以上,约1/5的花药不能开裂,1/3的花粉不能发芽)。

③高湿。突降暴雨或连日阴雨,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氧气不足,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棉株地下、地上生长失调,从而造成蕾铃脱落。特别是花朵开放遇雨,花粉被雨水浸湿而膨胀破裂,会丧失活力,造成脱落(特别是在上午7~10时遇雨,当天开花的花朵脱落率达90%以上)。

④光照不足。连续的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会因制造的养分少致使蕾铃脱落。

⑤生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