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根据病因调整日粮,增加碳水化合物饲料及优质牧草。高糖补钙疗法,静脉注射 25%~50%葡萄糖注射液 1000 毫升,2 次/天, 连用 5~10 天以提高血糖浓度, 同时每头牛每天给予食糖 300~500 克, 连续 7天; 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000 毫升,1次/天; 氢化可的松 250 毫克、10%的 VC 注射液 50毫升, 溶入 1000 毫升复方盐水中, 静脉注射,1 次/天;静脉注射 5%碳酸氢钠溶液 500 毫升,1 次/天;激素有促进糖异生的作用,可很快缓解酮病症状,可用氢化可的松 1 克,肌肉或静脉注射,1 次/天。
预防
1 建立合理的饲养计划
合理饲养干奶期奶牛, 重点是防止干奶期奶牛过肥。 可以采取干奶期奶牛与泌乳奶牛分群饲养,限制精料给量,增加干草量,精粗比以 3∶7 为宜,优质牧草随意采食。 泌乳期高产奶牛日粮中的优质干草不少于 4 千克,在泌乳盛期增加精料时,不能减少干草喂量。
2 添加饲料添加剂
某些饲料添加剂(烟酸、丙烯乙二醇、丙酸钠、离子载体等)能够降低酮病的发生。 离子载体能降低乙酸的生成和促进瘤胃微生物细菌产生丙酸, 且比较便宜,使用方便,能预防酮病发生。
3 建立定期检测亚临床酮病的制度
为了及时检出亚临床酮病患牛,减少临床发病应对酮病进行定期检查。
预防
预防酮病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应避免一切在产前、产后泌乳早期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干奶期供应充足的并有一定长度的粗饲料,刺激瘤胃功能。日粮的改变应逐步进行,防止出现应激。产前两周开始增加精料,以调整瘤胃微生物菌群,并逐步向高产日粮转变。
奶牛产犊时不能过肥,体况评分保持在2.5~3分(5分制)为宜,超过此标准即可认为过肥。
如果整个牛场酮病高发,可在产前日粮中添加尼克酸,6g/头·d,并可延续到产后2~3周。尼克酸影响日粮的适口性,因此应注意添加量不应影响采食量。
饲料中加入丙酸钠或丙二醇等生糖前质对酮病有预防作用,但通常起效很慢。有报道称,产前2周~产后7周,日粮中添加120g丙二醇,2次/d,酮病的发病率可降低18%。
能菌素可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对酮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目前美国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离子载体类药物,应谨慎使用。
治疗
1.尽快恢复血糖水平。
2.补充肝脏三羧酸循环中必需的草酰乙酸,使体脂动员产生的脂肪酸完全氧化,从而降低酮体的产生速度。
3.增加日粮中的生糖先质,特别是丙酸。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可暂时恢复血糖水平,一般可维持2h。可口服生糖先质,如丙二醇150ml,2次/d,以维持血糖水平。丙酸钙在瘤胃中发酵并可引起消化系统紊乱,甘油在瘤胃中不但可转化为丙酸,也可以转化为生酮酸,因此在治疗时丙二醇的效果要好于丙酸钙和甘油。通常在丙二醇中加入钴盐,在钴缺乏地区,每天应至少添加100mg钴。
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单独使用,或配合葡萄糖疗法,或紧接着口服补充生糖先质。激素治疗通过利用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衍生的乙酰-CoA降低酮体的产生,并通过增加肝脏中的生糖先质达到回升血糖的目的。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以及氟地塞米松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常一次剂量即可,但有时2~3d后可能复发。应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影响食欲和产奶量。
使用以下治疗方案,通常可取得满意的效果:首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接着注射一次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最后口服丙二醇150g,2次/d,连用3~4天。
促同化激素类药物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欧盟已经禁用。它们不能直接提高血糖水平,通过提高肝脏三羧酸循环中中间产物的水平发挥作用,还可以刺激食欲以确保生糖先质的摄入。
如果牛场大群奶牛同时发病,可在日粮中添加粉碎的玉米。玉米可在小肠内迅速消化,快速提高血糖水平。
上一篇: 柿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什么是小麦的叶龄促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