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防治:结合积肥,冬春铲除杂草,杀死越冬成虫,减少基数。秧田灌水,捞杀成虫。结合中耕耘田,先用竹竿将幼虫打落,把幼虫糊入土中,如先撒施石灰,收效更大。
2、化学防治:在水稻5.5-6.1叶期,选用30%甲氰菊酯·氧乐果乳油195毫升/公顷,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5克/公顷,兑水喷雾,喷液量225升/公顷。
水稻负泥虫防治方法:
(1)幼虫始发后把田水放干,撒石灰粉,然后把叶上幼虫扫落田中,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扫除幼虫,结合耕田,把幼虫糊到泥里有效。
(2)在幼虫1、2龄阶段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爱卡士(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75L。隔10天左右1次,视虫情防治1次或2次。
(1)幼虫始发后把田水放干,撒石灰粉,然后把叶上幼虫扫落田中,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扫除幼虫,结合耕田,把幼虫糊到泥里有效。
(2)在幼虫1、2龄阶段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爱卡士(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75L。隔10天左右1次,视虫情防治1次或2次。
1、清除害虫越冬场所的杂草,减少虫源。一般于秋、春期间铲除稻田附近的向阳坡、田埂、沟渠边的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害虫,减轻危害。
2、适时插秧:不可过早插秧,尤其离越冬场所近的稻田更不宜过早插秧,以避免稻田过早受害。
3、药剂防治:插秧后应经常对稻苗进行虫情调查,一旦发现有成虫发生危害,并有加重趋势时,就应进行喷药。如成虫危害不重,但幼虫开始危害并有加重趋势时,亦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如下:⑴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克,加水喷雾;⑵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1500-2250毫升,加水喷雾;⑶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⑷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
1)清除害虫越冬场所的杂草,减少虫源。一般于秋、春期间铲除稻田附近的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害虫,减轻危害。
(2)适时插秧:不可过早插秧,尤其离越冬场所近的稻田更不宜过早插秧,以避免稻田过早受害。
(3)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扫。
(4)药剂防治:插秧后应经常对稻苗进行虫情调查,一旦发现有成虫发生危害,并有加重趋势时,就应进行喷药。此时幼虫有高粱米粒大小,时间大约在6月中旬。
1 、清除害虫越冬场所的杂草、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1)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克,加水喷雾。
(2)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1500-2250毫升,加水喷雾。
(3)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4)2。5%功夫乳油,每公顷300-450毫升,加水喷雾。
喷药前将稻田水排出,喷药1天后再灌水。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秋耕整地,清除田间地边杂草,适时播种。
(2)播种前用35%呋喃丹胶悬剂或50%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1605乳油按种子重量0.2%药量拌种。也可在播种时每667m2用3%映喃丹颗粒剂2kg处理土壤。
(3)喷撒2.5%敌百虫粉或1.5%甲基对硫磷粉剂或3%速灭威粉剂,每667m2 1.5—2kg。
(4)谷子出苗后4—5叶或定苗时,喷洒5%高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25%菊乐合酯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L
水稻负泥虫又称背粪虫、巴巴虫、泥苞虫等。属鞘翅目、负泥虫科。
水稻负泥虫在东北三省一般是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背风向阳的坡地杂草或土缝内越冬,自五月下旬起成虫迁入稻田危害.六月上旬产卵,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经过15~20天,老熟幼虫在叶片或叶鞘内作茧化蛹,七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经取食后陆续迁向越冬场所。
水稻负泥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危害叶片,以幼虫危害较重。连续舐食叶肉,留下表皮,轻则叶片出现白条斑,重则稻田一片枯白。使水稻生育迟缓,植株矮小,分孽少,一旦发生可使水稻减产5~10%,严重可减产20%以上。低温寡照、高湿、雨水较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负泥虫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积肥,消除田边、路旁及沟边的杂草,消灭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虫能力。
2.人工扫虫:在清晨露水消失前。田间放大水(大水漫灌),用扫帚将叶片上的负泥虫轻轻扫落至水中,连续3~4天,每天一次,可达到95%以上的防虫效果。
3.药剂防治:采用内吸与触杀型杀虫剂混用的方法。田间放小水(田间正常管理),防治成虫要在成虫大量迁入稻田、温度较高的中午进行。防治幼虫应在田间孵化70~80%,幼虫小米粒大小时进行。使用药剂有40%的氧化乐果600倍液与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与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也可与2.5%的敌杀死,混合喷雾,每公顷600~750千克药液。
1.农业防治:结合积肥,消除田边、路旁及沟边的杂草,消灭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虫能力。
2.人工扫虫:在清晨露水消失前。田间放大水(大水漫灌),用扫帚将叶片上的负泥虫轻轻扫落至水中,连续3~4天,每天一次,可达到95%以上的防虫效果。
3.药剂防治:采用内吸与触杀型杀虫剂混用的方法。田间放小水(田间正常管理),防治成虫要在成虫大量迁入稻田、温度较高的中午进行。防治幼虫应在田间孵化70~80%,幼虫小米粒大小时进行。使用药剂有40%的氧化乐果600倍液与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与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也可与2.5%的敌杀死,混合喷雾,每公顷600~750千克药液。
上一篇: 什么是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下一篇: 彩椒苗期的病虫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