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意见? 花生

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意见?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肥水管理。苗期后第一次浇水可提前到盛蕾期,有利于棉花产量形成。对于土壤肥力低、棉株生长发育慢的棉田,可结合苗期后第一次浇水亩追施尿素3~5千克,随后根据土壤持水量,一般6~10天滴灌一次,亩滴灌量由20~30立方米逐渐增加到30~40立方米,并每次随水施棉花专用肥3~8千克或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的混配肥。

  (二)科学调控。合理化控: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在肥水管理前或肥水管理后喷施缩节胺,可起到控大促小作用,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提高棉株群体整齐度。及早打顶: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原则,棉田果枝达到7~9个/株,或棉花株高超过80厘米时,要及时早打顶。打顶时间北疆不宜迟于7月5日,南疆不宜迟于7月10日。适时揭膜: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揭膜清理,降低农膜残留污染。

  (三)防治虫害。棉花生长中期,是棉蚜虫、棉铃虫、棉叶螨等虫害的高发期,要积极做好防控工作。一是棉蚜虫、棉叶螨做好点片防治,在发生初期,对其中心株进行拔除、药剂涂茎、化学防治,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二是棉铃虫根据百株幼虫数,采用赛丹、Bt制剂等生物农药,做好2、3代棉铃虫的防治。

  (四)防灾减灾。一方面搞好人工防雹防洪、防旱防高温和灾害补救等工作,加强对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冰雹的监测和预报,尽可能提高预报时效,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另一方面针对遭受灾害晚发棉田,要积极采取促早措施,通过中耕、化控、叶面喷施赤霉素、尿素等措施加速生长,发育明显缓慢的棉株,应于7月初完成早打顶,并采取少量、高频次的滴灌措施,以提高个体伏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