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草莓 > 草莓苗病虫害防治的治理方法是什么? 草莓

草莓苗病虫害防治的治理方法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草莓灰霉病,这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器、果实、叶片。花器受害初期,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危害子房和幼果,使幼果湿腐。果实受害后形成淡褐色病斑,并向果内发展,使果实湿腐,易脱落。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防治方法:定植前深耕,高畦栽培,整个生长季节注意排湿增温。同时每亩撒施25%多菌灵粉剂5-6千克,撒后耙入土中。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l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灰霉灵5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6-8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幼苗盖墒前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结合苗情,如果生长势弱,可加入0.3%的尿素。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 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要注意。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移栽前穴施或沟施防病治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草莓灰霉病,这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器、果实、叶片。花器受害初期,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危害子房和幼果,使幼果湿腐。果实受害后形成淡褐色病斑,并向果内发展,使果实湿腐,易脱落。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防治方法:定植前深耕,高畦栽培,整个生长季节注意排湿增温。同时每亩撒施25%多菌灵粉剂5-6千克,撒后耙入土中。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l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灰霉灵5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6-8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初期在病叶发病中心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形成白色粉状物。病情严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感病,造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甚至干枯;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更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或搭配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实行轮作。以十字花科蔬菜和豆科作物为好,最好水旱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和老叶,带出棚外深埋,减少病原菌基数。7-8月需要对土壤高温消毒。病害初发时,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43%菌力克、40%福星等药剂喷雾,连续喷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