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经济动物 > > 中蜂易患囊状幼虫病的内外因?

中蜂易患囊状幼虫病的内外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中蜂易患囊状幼虫病的内外因及对策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烂子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在我国的中蜂中发生普遍严重。

蜜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所引起的。病毒在成蜂体繁殖,特别是在工蜂的咽下腺和雄蜂的脑内积聚,但不引起症状。

患病蜂群,在封盖子脾表面上,常常形成空房相间的“花子脾”和穿孔子脾“,这是由于患病幼虫被工蜂消除和封盖后的幼虫又被工蜂重新咬破所造成的。囊状幼虫病的潜育期为5~6天,因此,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死亡幼虫呈黄褐色,尸体不腐烂,无粘性,也无臭味,而只是表皮增厚,变得粗糙,里面充满颗粒状液体,若用镊子夹出时,则形成“嚢状“。外侧一头尖上有黑点,尸体干桔后,皱缩扭曲,头部上翘,变成如“龙船”状的硬皮。当蜂群有患嚢状幼虫病的可疑时,可从蜂箱中抽出刚封盖的子脾1~2张,将蜜蜂抖落后,仔细观察老熟幼虫是否有死亡,是否有花子脾出现,是否有房盖穿孔等情况。如果发现封盖子脾上出现“插花|子脾和开口蜂房,死亡幼虫部上翘,形成“勾状”,而且无粘性、无臭味时,即可初步诊断嚢状幼虫病。

蜂群中带病毒的成蜂是病害的传播者,而被污染的饲料(蜜、粉)是病害传染的来源。当带毒的抚育工蜂饲喂幼虫时,就可能将病毒传给健康的幼虫。至于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蜜蜂间的相互遵守卫生规则和工作程序进行操,蜂场上发生盗蜂和迷巢蜂等,都可能将病毒传给健康的蜂群,而引起发病。但是,病害发生的轻重程度以及构成流行,还与蜜源、气候和蜂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囊状幼虫病一般都是在春秋两个季节发生严重。在蜂种方面,东方蜜蜂对此病的抵抗力较弱,一旦发病就容易构成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