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煎饮法
原始部落时期,采食茶叶,完全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为了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当人类发现,茶不仅能去热解渴,而且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叶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
二、羹饮法
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变为饮料。郭璞在《尔雅》注中说:茶,“可煮作羹饮”。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和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这是第二阶段。
三、研碎冲饮法
三国出现,唐代流行,盛于宋。这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碎,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可看作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仍要加“愈、姜、橘子”之类拌和,是从羹饮法到冲饮法的过渡。唐中叶以后,陆羽反对在茶中加其它香调料,强调品茶的本味。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此为第三阶段。
四、泡饮法
也叫全叶冲泡法。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时用全叶冲泡。这是第四阶段。
上一篇: 哈密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哪些部位?
下一篇: 什么叫农药“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