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害特征。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以成虫及不同龄期幼虫越冬。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也可进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导致被害株干枯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相对一面的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呈不规则残缺破损。成虫喜吮吸折断小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
二、防治方法:
1、精细整地,粗耕细耙,杀伤虫源;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
2、浇水可减轻金针虫为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 ~ 40% 时,金针虫即停止为害,下潜到15 ~ 30 cm深的土层中。在早春小麦拔节后,气温回升,金针虫开始活动并为害小麦的基部节间,此时也适逢小麦生长需水时期,因此及时进行浇水,可起到既防虫又促进小麦高产的效果。
3、化学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 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 ml,兑水20 L拌麦种200 kg。②毒土、毒饵治虫。毒土可用20%甲基异柳磷乳油0.2 kg拌细土25 kg,播前撒入土壤;施毒饵可用75 kg麦麸炒香后加水35 ~ 40 kg拌90%敌白虫0.5 kg,每667 m2用量1.5 ~ 2 kg,在黄昏时撒在田间麦行,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将其杀死。③灌根。冬前小麦因金针虫为害造成死苗时,要及早进行灌根,防止虫害的蔓延。可用40%辛硫磷100 ~ 150 m1兑水50 ~ 75 kg灌根。对于出现虫害的地段要适当增加灌根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4、灯光诱杀。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虫卵数量。
5、注意事项。对于冬前未进行用药防治的麦田,在返青期还要密切关注虫害,因为3月中下旬仍有一次虫害高峰期,一旦有虫害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尽快用药,早控制,尽量减轻损失。金针虫幼虫经过2 ~ 3 a才能孵化为成虫,在地下活动的时间较长,所以应提高警惕,对于出现危害的地段,应立即药剂灌根,严控虫害的扩大。
上一篇: 大白菜病毒病发生病因?
下一篇: 怎样合理选用腐植酸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