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颖枯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如何防治? 小麦

小麦颖枯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颖枯病往往与根腐叶斑病、叶斑病等叶枯性病害混合发生,在冬、春麦区均有发生。从小麦种子萌发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穗部和茎杆上,叶片和叶鞘也可受害。穗部症状在乳熟期最明显,多在穗的顶端或上部小穗上发生。穗部染病先在顶端或上部小穗上发生,颖壳上开始为深褐色斑点,后变为枯白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其上长满菌丝和小黑点(分生孢子器);茎节染病呈褐色病斑,能侵入导管并将其堵塞,使节部畸变、扭曲,上部茎秆折断而死;叶片染害初为长梭形淡褐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有淡黄晕圈,中央灰白色,其上密生小黑点,剑叶被害扭曲枯死。叶鞘发病后变黄,使叶片早枯。高温多雨条件有利于颖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摘自 中国农业推广网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颖枯病病田小麦不可留种。

(2)清除病残体,麦收后深耕不茬。消灭自生麦苗,压低越夏、越冬菌源实行2年以上轮作。春麦适时早播,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50%多福混合粉(多菌灵:福美双为1:1)5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粉、40%拌种双可湿粉,按种子量0.2%拌种。也可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75克拌闷种100公斤或0.03%三唑醇(羟锈宁)(有效成分)拌种、0.15%噻菌灵(涕必灵)(有效成分)拌种。重病区,在小麦抽穗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1:400倍式波尔多液、25%苯菌灵乳油800-1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隔15-20天一次,喷1-3次。

小麦颖枯病,麦穗受害时开始发生在上半部和向风的一侧,以后扩展至全穗,而以乳熟期的症状最为明显,发病初期在颖壳的尖端产生褐色病斑,后变枯白色,边缘褐色,并扩展到整个颖壳,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叶片发病后,初期多出现长椭圆形淡褐色的小斑点,后小斑点扩大成许多小斑连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病斑中部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子粒,病叶多卷曲枯死。叶鞘发病,变黄褐色,常使叶片早枯。茎节受害显褐色病斑,其上也产生黑色小粒。严重时被害节上部的茎秆变暗褐色而枯死。

1.种子消毒可参考麦类黑穗(腥黑、散黑)病防治方法。

2.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1:1:140波尔多液喷雾。

4.每亩用25%敌力脱乳油40毫升,对水60升,喷雾。

5.每亩用80%多菌灵微粉剂50克,对水60升,喷雾。

6.每亩用80%多菌灵微粉剂25克,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克,对水60升,喷雾。

7.每亩用80%多菌灵微粉剂25克加25%敌力脱乳油20毫升,对水60升,喷雾。

处方2、3在孕穗期开始发病时喷施,处方4、7在始花期及灌浆期各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