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软腐病发病规律
猕猴桃软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在枯枝、果梗上越冬。越冬后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第二年春天恢复活动,4~6月间生成孢子,成为初侵染源。雨水是侵染的主要媒介。6~8月孢子散发较多,病菌孢子传播范围一般不超过10米,但有大风时,能传到更远的地方。分生孢子在清水中易萌发,从皮孔侵入24小时即可完成侵染,易于侵染幼果,随后可陆续侵染直至采收期。
病菌侵入后,菌丝在果皮附近组织内潜伏,果实未成熟,菌丝发育受到限制,外表不显现症状。但菌丝体在果实组织内不断扩展蔓延,此后,症状陆续呈现。收获前一旦发病,就产生落果;贮藏中发病,就会产生乙烯而对其它果实的贮藏造成不良影响;贮藏果出库后追熟时发病,会造成局部软化,影响食用。该病菌是影响猕猴桃贮藏性的主要病害,一般冷库贮藏主要在贮期2月内发病,超过两月,很少发生。
上一篇: 小麦黑颖病的病原是什么?
下一篇: 种猪繁殖性能的疾病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