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比健苗高而细弱,叶片和叶鞘窄长,淡黄绿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数目少,重病的往往早期枯死。枯死秧苗生淡红色或白色粉霉。
大田期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很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长弯曲露出叶鞘之外,其上生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叶鞘,有时可见节上下呈暗色,茎上有暗褐色条班,剖开病茎可见其内有蛛丝状菌丝,叶鞘和茎杆上生有淡红色和白色粉霉,后期散生或群生黑色小粒,病株多数不能抽穗,于孕穗期枯死。
谷粒发病,严重的变为褐色,不实,或在颖壳接缝处生淡红色霉,感病轻的谷粒基部或尖端变为褐色。
症状
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
1.症状识别:在水稻分蘖期,病株比健株高三分之二左右,黄绿色,叶狭长披垂,节上出现倒生根。农民又叫米禾、公禾、标禾、标茅。这些病苗随后发黄、逐渐枯死。
2.防治方法:在浸种时,用线菌清消毒稻种。方法是:用线菌清15克,加水9公斤,浸种6公斤。浸种60小时,用清水洗净后按当地习惯进行催芽播种。用这种方法浸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苗稻瘟病等。同时要注意选用无病种子,晚稻要进行水育、水拔秧,以减少发病。
症状: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症状识别:在水稻分蘖期,病株比健株高三分之二左右,黄绿色,叶狭长披垂,节上出现倒生根。农民又叫米禾、公禾、标禾、标茅。这些病苗随后发黄、逐渐枯死。
在水稻分蘖期,病株比健株高三分之二左右,黄绿色,叶狭长披垂,节上出现倒生根。农民又叫米禾、公禾、标禾、标茅。这些病苗随后发黄、逐渐枯死。
上一篇: 鸡群免疫接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如何做好葫芦白粉病的预防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