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烂桃现象,尤其是多雨年份,高产棉田、高密度棉田由于群体荫蔽、光照差、湿度大、病虫危害等,常引起下部棉铃霉烂。造成棉花减产,降低品质。引起烂铃烂桃的主要原因有:
1.施肥过量
施肥过量引起棉株生长过旺,荫蔽严重,抗病力下降而造成烂铃烂桃。
2.湿度过大
雨水和田间的高湿度为各种病菌的滋生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雨水在铃壳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病菌借着水膜分子,通过气孔侵入铃壳,使铃壳和内部纤维细胞破坏而形成烂铃。病菌孢子得到适宜的水分,在棉铃上萌发生长菌丝,侵入棉铃组织造成发病。烂铃和棉铃开裂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多雨的情况下,刚裂的棉铃比没裂的或已裂开的烂铃重,所以阴雨连绵是造成烂铃的重要因素。
3.虫害
棉铃虫、玉米螟蛀入棉铃,不但形成蛀孔,而且虫孔内积有大量虫子粪便,给病菌侵染创造了条件,加重烂铃。
4.病菌侵染
烂铃主要是通过病原菌侵染引起的,为害棉铃的病菌有疫病、红腐病、黑果病、炭疽病等,为害严重的是疫病和红腐病。
防治烂铃烂桃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
棉田应控氮增磷补钾,既能防止棉株生长过旺,又能提高棉株抗病力、防早衰。追施氮肥最好添加黄腐酸盐的复合肥,并配合叶面施肥,如用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喷施。棉花花铃期正值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但多雨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渍涝,保证棉田不产生过高湿度。
2.加强整枝调节结铃
地膜棉或早发棉花的伏前桃过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调节棉花结铃期和结铃部位,可减少烂铃。早发棉花提倡摘除下部1~4果枝上的早蕾或及早去掉第一、二果枝。整枝能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增加秋桃,增铃重,促早熟,并且还是减少烂铃的有效办法。去掉无效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同时提高铃重。
3.适度化控
肥水条件较好的棉田,棉株容易旺长,应于棉花生长的前、中期,合理喷施缩节安,调节棉花生长,防止棉株徒长,减轻铃病为害。
4.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烂铃中60%以上是由病虫害引起的,药剂防治是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的重要措施,要进行针对性杀菌剂喷雾。在花铃期,亩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铃部病害,直接杀死病菌,减少霉烂脱落。
5.抢摘病铃和老熟铃
在烂铃发生初期,及时抢摘棉株下部的老熟铃及病铃。剥开晾晒,既能减轻产量损失,又能减少病菌再侵染。同时清除枯枝、烂叶、烂铃等,带出田外,除去病原,减少病虫传播机会。
一、 发生规津
1、造成棉花烂铃的主要病虫害有:棉铃疫病、棉红腐病、棉炭疽病、棉角斑病等,其中棉炭疽病、角斑病和棉铃疫病不仅本身危害大,所形成的病斑又是其它病菌侵入的途径,可引起多种病害并发。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等害虫可直接为害棉铃,所形成的伤口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
2、影响烂铃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8、9月份如温度偏低、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多,易造成田间相对湿度大,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使铃壳增厚,纤维发育不良,开裂延迟易遭受病菌侵染导致烂铃。另外,棉田荫蔽,晚发疯长,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的田块,烂铃发生也较严重。
3、发生时期与部位。铃龄25天以后烂铃逐渐增多;烂铃比重最大的是40-50天的棉铃。烂铃以生长在棉株下部果枝和近主茎果枝上的为多。
二、防治方法
防治棉花烂铃、提高纤维品质,保证丰产丰收是棉花优化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
1、加强整枝修棉,去早蕾、摘黄桃。人为去除棉株下部果枝上的早蕾可使棉花早搭丰产架子,减少烂铃。对荫蔽棉田应及早采取措施,打边心,剪空枝,去老叶,拔空株,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发生。对已经发生烂斑的棉桃要及早摘除,摘除烂桃时要把铃壳带出田外,以减少田间病源。对地势低洼棉田应及时排除积水,适时浅中耕散墒,以降低田间湿度。
2、农药防治。及时喷药防治棉田病虫害是防止烂铃发生的重要手段,在田间烂铃达到0. 1%时,立即进行药物防治。一般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每亩喷施药液50-70公斤,防治效果较好。也可用硫酸铜:碳:水=1:1:200波尔多液喷施,一般喷药2-3次即可,注意喷药时要使棉株下部棉桃周身着药。
一、 发生规津
1、造成棉花烂铃的主要病虫害有:棉铃疫病、棉红腐病、棉炭疽病、棉角斑病等,其中棉炭疽病、角斑病和棉铃疫病不仅本身危害大,所形成的病斑又是其它病菌侵入的途径,可引起多种病害并发。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等害虫可直接为害棉铃,所形成的伤口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
2、影响烂铃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8、9月份如温度偏低、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多,易造成田间相对湿度大,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使铃壳增厚,纤维发育不良,开裂延迟易遭受病菌侵染导致烂铃。另外,棉田荫蔽,晚发疯长,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的田块,烂铃发生也较严重。
3、发生时期与部位。铃龄25天以后烂铃逐渐增多;烂铃比重最大的是40-50天的棉铃。烂铃以生长在棉株下部果枝和近主茎果枝上的为多。
二、防治方法
防治棉花烂铃、提高纤维品质,保证丰产丰收是棉花优化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
1、加强整枝修棉,去早蕾、摘黄桃。人为去除棉株下部果枝上的早蕾可使棉花早搭丰产架子,减少烂铃。对荫蔽棉田应及早采取措施,打边心,剪空枝,去老叶,拔空株,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发生。对已经发生烂斑的棉桃要及早摘除,摘除烂桃时要把铃壳带出田外,以减少田间病源。对地势低洼棉田应及时排除积水,适时浅中耕散墒,以降低田间湿度。
2、农药防治。及时喷药防治棉田病虫害是防止烂铃发生的重要手段,在田间烂铃达到0. 1%时,立即进行药物防治。一般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每亩喷施药液50-70公斤,防治效果较好。也可用硫酸铜:碳:水=1:1:200波尔多液喷施,一般喷药2-3次即可,注意喷药时要使棉株下部棉桃周身着药。
下一篇: 肉鸡换料为什么要有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