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有全身发生的,也有局部发生的。一般表现四肢僵硬,行动不便,或者呈十字形跛行。有时关节肿大,体温升高。急性病例常突然跌倒,不能起立,经过数日(10天左右),临床症状消失。但再受冷时,又易复发,病变部位有时呈转移性,触诊患部肌肉有疼痛感,紧张而坚实。发生于颈部时,头偏向一侧(斜颈),颈部不能自由运动,低头困难,僵硬不屈。如为肌肉风湿,可摸到患部肌肉发硬,甚至有时在肌肉上出现凸凹不平或小结节。背(腰)部风湿病时,患畜弓腰,腰部僵硬。运动时,运步缓慢,背腰强拘,转弯时背腰不灵活。触压背腰部肌肉,僵硬如板,腰反射迟钝或消失。
二、防治措施
要经常保持羊舍干燥温暖,尤其冬季羊舍内不应有粪尿堆积。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除了注意保持圈舍干燥外,还应尽量保证羊的运动。注意饲料搭配,饲料中要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1、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干燥、温暖、空气流通而无贼风的向阳圈舍内,给以少量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饲料。
2、药物治疗。局部疼痛的,可给患部注射镇跛痛5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以每日用松节油或樟脑酊涂搽2~3次。行动自如后,将水杨酸钠6.5克用温水混合,调入饲料中喂服,每日2次;1周后改为每次13克,每日2次,连用数日。也可以静注10%水杨酸钠20~40毫升(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中),每日1次,连用5~6次。对干部位较广泛的风湿,除了应用水杨酸钠以外,还可以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1毫升或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也可以用醋酸可的松1毫升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连用5—6次。取穴根据风湿部位来决定:前肢的抢风穴,后肢的百会穴。
中药治疗。黄芪50克、当归40克、白芍40克、木瓜35克、牛膝35克、巴戟40克、木通45克、泽泻40克、薄荷40克、桑枝50克、威灵仙5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1次灌服,每日1次,连用3天。
~1.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干燥、温暖、空气流通而无贼风的向阳圈舍内,给以少量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饲料。
2.药物治疗。局部疼痛的,可给患部注射镇跛痛5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以每日用松节油或樟脑酊涂搽2~3次。行动自如后,将水杨酸钠6.5克用温水混合,调入饲料中喂服,每日2次;1周后改为每次13克,每日2次,连用数日。也可以静注10%水杨酸钠20~40毫升(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中),每日1次,连用5~6次。对于部位较广泛的风湿,除了应用水杨酸钠以外,还可以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1毫升或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也可以用醋酸可的松1毫升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连用5~6次。取穴根据风湿部位来决定:
前肢风湿:抢风穴。后肢风湿:百会穴。
3.针灸治疗。根据风湿部位不同,选用适当穴位,用毫针、火针或电针均可。
①前肢风湿:可取穴肩井、抢风、肘俞等穴。
肩井(中膊、撞膀)取穴方法:肩关节外上缘凹陷中。左右各一穴。用针炙法:向内下方刺入2.6厘米。
抢风(中腕)取穴方法:位于肩关节后方、三角肌后缘、臂三头肌长头与外头之间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用针炙法:垂直入1.65~3.3厘米。
②后肢风湿:可取穴百会、环中、环后、邪气、汗沟、仰瓦等穴(见后躯麻痹)。
百会(千金)取穴方法:腰荐间隙凸陷中,一穴。用针灸法:垂直刺入1.5~2厘米。
环中取穴方法:髂骨外角与臀端连线的中点,左右各一穴。用针灸法:垂直刺入1.5~2厘米。
环后取穴方法:在环中穴的斜后下方、股骨大转子的前上缘,左右各一穴。用针灸法:垂直刺入1~1.5厘米。
邪气取穴方法:在尾椎旁开约3.3厘米处,位于股二头肌与半腱肌间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用针灸法:向内前方刺入约2厘米。
汗沟取穴方法:在邪气穴下方约5厘米处的股二头肌与半腿肌间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用针灸法:向内前方刺入约2厘米。
仰瓦取穴方法:位于汗沟下穴下方约5厘米处的股二头肌与半腱肌间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用针灸法:向内前方刺入约2厘米。
③腰风湿:可取百会、肾俞、肾角、肾棚等穴。
缠腕(寸子)取穴方法:在悬蹄旁上1.65厘米处的凹陷中。每肢内外侧各一穴。用针炙法:用小宽针顺血管刺入0.66~0.99厘米,出血。
肾俞、肾棚、肾角取穴方法:从百会穴与髂骨外角最高点连线的2/5处(距百会穴近),划一条与背线平行的线,肾俞、肾棚、肾角都在这条线上。百会正旁是肾俞。以百会与肾俞连线的长度向前量是肾棚,向后量是肾角。每穴都是左右侧各一穴。用针炙法:垂直刺入1.2~1.7厘米。
~有全身发生的,也有局部发生的。一般表现四肢僵硬,行动不便,或者呈十字形跛行。有时关节肿大,体温升高。急性病例常突然跌倒,不能起立。发生于颈部时,头偏向一侧,颈部不能自由运动。如为肌肉风湿,可摸到患部肌肉发硬。
上一篇: 番茄绿背果的发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