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关于麦叶蜂的防治你有什么意见? 小麦

关于麦叶蜂的防治你有什么意见?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麦叶蜂是小麦上的食叶害虫。发生期在春季小麦返青期以除草为重心的一喷多防和扬花期以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为重心兼治蚜虫白粉病干热风,两次防治的中间时期。问题是:该不该防治,该如何防治,请论述有什么好的措施。

数量小的不用防治也不用管。数量大的话就需要防治了。

麦叶蜂以幼虫咬食小麦叶片,形成缺刻,造成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尤其是旗叶受害,功能叶片受损影响小麦后期灌浆和产量。1平方米幼虫达到30头以上的就需要防治了。今年春季温度高,发生时间早于上年,4月初已见幼虫,幼虫为害盛期在4月中旬,应注意查治。该虫抗药性差,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者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复配剂均可。

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属于膜翅目锯蜂科,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口,严重时将全部叶尖吃掉。麦叶蜂在北部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处越冬,3月中下旬或稍早时成虫羽化,4月上旬到5月初幼虫发生危害,幼虫分4个令期,有假死性。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越夏,到10月间蜕皮化蛹越冬。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充足,夏季气侯温度高、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适其发生,危害重。沙质土壤麦田比粘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种麦前深耕时,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至死亡,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控制危害。  

2、利用其假死性,傍晚人工扑打。  

3、药剂防治:应掌握在3龄幼虫前,可用4.5%氯氰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4000--6000倍液均匀喷雾,每亩用药液60-75公斤喷洒。  

2位回答得挺专业。其实,一般不用防治。即使咬掉一些缺口也不一定对产量有影响。前苏联有营养学家做过28星瓢虫把马铃薯吃掉60%的叶面积,对产量不产生影响。我们的小麦群体那么大,吃点就吃点好了。如要防治又费工又费力,消耗资源、浪费能量,对环境还污染。

可以利用假死性,在浇第二水的时候,从垄沟里用铁锨撩点水,一震动,幼虫就掉下来了,一见水就淹死了。特有效。请收藏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