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附红细胞体的寄生因种不同而具特异性。牛的附红细胞体种只感染牛,而不感染绵羊、山羊和鹿等。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播。吸血昆虫如蚊、蝇、虱、蜱及小的啮齿类动物为传播媒介,也可能通过子宫感染。感染无年龄区别,新生犊牛、育成牛和成年牛都能感染。发病以6月末7月初开始,9月份停止,即夏秋季节。此时,正是高温多雨季节,杂草丛生,高温高湿,为蚊、蝇、蜱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临床症状
被感染的牛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39.5-42℃,心律不齐,继而呼吸加快(30-60次/分),走路缓慢,不稳,尿液呈谈红或黄色,粪便发暗,血液稀薄,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后期病牛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孕牛流产,颈静脉怒张,体温基本正常,全身肌肉震颤,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三、剖检变化
可见皮下水肿,粘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不同程度的黄疸。真胃粘膜有出血斑、肠粘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腹水增多,脾脏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
四、实验室诊断
1.鲜血压片
采病畜血液一滴加倍量生理盐水稀释,滴于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在16×40倍视野下可见红细胞周围及血浆中有球形、椭圆形、颗粒状的摆动、扭转的附红细胞体,同时红细胞呈齿轮状。
2.涂片染色
鲜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在16×100倍油镜下可见红细胞表面和周围有大量椭圆形的多形态紫色虫体,红细胞呈三角形、四边形、星芒状等不规则形状。
五、治疗
对病畜应隔离治疗,专人护理,精心饲养。
1. 症状较轻
病牛尿液淡红或黄色,粪便发暗,可视粘膜有一定程度的苍白、黄疸,体温升高,但能够站立行走,稍有食欲。
(1) 血虫净3-5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溶解后深部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2) 土霉素50ml皮下注射,一天一次。
(3) 对症治疗,安乃近30ml肌肉注射,止血敏20ml肌肉注射。
(4) 补液,10%葡萄糖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VB12 20ml,VC20ml,一次静脉注射,连用2-3天。
2.病情较重
病牛卧地不起,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可视粘膜明显黄染,体温降低,血液稀薄,身体明显感到衰竭。
(1) 土霉素50ml皮下注射,一天一次。
(2) 取健康牛的新鲜血液1000ml,给病牛缓慢输血。
(3) 补液,有必要的时候,要注射安钠咖。
六、综合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只能在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做好环境卫生。有试验证明本病可以通过皮下、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以要防止昆虫叮咬,驱除体外寄生虫,注意医药器械的清洁消毒,注意饲草、饲料不受红细胞体病原的污染,加强消毒,以切断空气传播。
下一篇: 白色金针菇栽培时间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