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引起的、发生在甘薯的病害。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一般不会危害绿色部分。为害甘薯幼苗茎基部时,主要表现为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甘薯黑斑病在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每年中国由该病导致甘薯产量损失为 5-10%,发病严重时可达20-50%,是甘薯的重要病害。此病从育苗期、大田生长期到收获储藏期,都会发病。薯块受害时间最长,损失也大病薯含有毒质,以病薯作饲料可引起牲畜气喘病,甚至引起死亡。
甘曹黑斑病菌真菌,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长喙菌目,长喙壳菌 属,其主要以厚壁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贮藏病薯和大田 及苗床土壤、粪肥中越冬,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病薯、 病苗是病害近距离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土壤、肥料、 流水、农具及鼠类、昆虫等也都可传病。
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 入,也可从芽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幼苗根基部的自然裂伤等处 侵入。黑斑病的发生轻重与温度、土质、品种以及薯块伤口数量有 着密切关系。其发病温度最低为8°C,最高为35°,最适为 25°C,10°:以下和35°C以上一般不发病。
甘薯人窖初期,薯块 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温度高,病菌极易萌发侵入,常引起 冬前烂窖。 病害发生还与水分条件有关,苗床期湿度大,病苗基 部产生菌量大,可随浇水向四周传播,引起再侵染。
甘薯品种间 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薯皮厚,薯肉坚实,水分少,味较淡,愈伤组织形成快的品种抗病性强。
上一篇: 大气污染防治中农业污染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 鱼类有何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