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管理
播种期因地区而异。中国华北、西北、东北为春播区,生育期80—115天;西南为冬播区,生育期230—245天。有机燕麦需水较多,而中国主产区又属于旱作农区,因此,通过早秋耕、耙、耱、镇压等办法蓄水保墒极为重要。宜选用苜蓿、草木犀、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为前作。土壤瘠薄的地块,可连续采取轮歇压青休闲的轮作制。灌溉地要选用抗倒伏、耐水肥、抗病的良种。
2.分蘖期管理
分蘖初期或中期追肥、浇水,后期要控制徒长。积水易致倒伏。有机燕麦出苗后要保持足够墒情和肥力,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增肥效,增加有效分蘖率。要适时施足起身肥灌浆肥,要消灭杂草,强壮植体,防止倒伏。在抽穗期要喷施一次壮穗灵,提高授粉能力和灌浆质量,增多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3.苗期管理
3.1及早中耕除草防旱保墒。按苗期生物学特性,由浅入深,从幼苗期到拔节期视苗情进行2—3次薅除,冬前要培土保蓄水分,促根养蘖。
3.2巧施苗肥,分蘖肥,促进苗齐苗壮。从四叶期至冬前这一段时期要酌情早施苗肥,分蘖肥1—2次,促分蘖早生壮发。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料10—12千克/亩。
4.拔节孕穗期管理
4.1中耕培土壮秆防倒伏。在燕麦拔节后至封垄前,中耕一次,深度3—6cm ,并辅之以适当培土,达到减轻地表水分蒸发,控制基部茎节徒长。
4.2酌施拔节孕穗肥。幼穗分化期长达110—130天左右,在燕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后,及时增施拔节孕穗肥。追肥应视苗情而定,壮苗可在基部第二节基本定长时追施一次,弱苗可分别在拔节期至孕穗各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5—8千克,磷肥5千克。对于坝区生长良好的燕麦,拔节孕穗的追肥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切忌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带来的后期倒伏。
5.抽穗成熟期管理
5.1抗旱、防涝、预防燕麦植株早衰或倒伏。可视干旱出现时期及程度浇灌1—2次抽穗扬花水,做到以水养根,保护叶片防早衰,达到以叶保粒的目的。同时注意在灌浆后期若遇雨水偏多,应做好排水防涝,预防贪青晚熟或倒伏。
5.2适时追施叶面肥。视情况酌情进行叶面追肥,各种叶面喷肥浓度为:氮肥1%—2%,过磷酸钙浸溶液2%—4%,磷酸二氢钾为0.1%—0.3%,尿素与过磷酸钙溶液混合施用浓度为3%,每亩叶面喷肥施用量在50—75千克。
上一篇: 在山区道路上超车时,应当怎样超越?
下一篇: 如何防止小麦越冬期间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