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如何防治棉花烂铃病? 棉花

如何防治棉花烂铃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做好棉田排水防涝工作。雨季来临前,及早疏通排水系统,做到大雨过后无涝害发生。遇连绵秋雨时,即便田间不出现积水,也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导致烂铃发生,运用划锄晾墒等办法,降低田间湿度。棉花开花后,分期进行培土,对预防棉株倒伏,防止雨后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控制病菌繁衍,减少烂铃有良好效果。

及早采摘烂铃在烂铃发生期间,及时深入田间仔细查看,发现烂斑棉铃、虫蛀棉铃,随时采摘抢晴天晾晒。将采摘下的棉铃先放入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捞出晾晒,可促进棉铃迅速开裂,收到改善纤维品质、减少损失的效果。

综合防治

1.棉田、棉花品种和种植方式的选择

①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棉花。我团每块地都挖有排碱渠,解决了棉田积水问题。另外棉田连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植棉3-4年后改种其它作物进行倒茬。

②棉花品种宜选择株型松散、烂铃轻的品种。

③种植方式。地膜覆盖加上宽窄行能使生育期提前,通风透光好,达到早熟高产。但地膜覆盖易形成高温高湿,给棉田烂铃创造条件。因此,我团要求棉花灌第1水前揭膜。

2.加强棉田栽培管理

①早播种、早中耕、早现蕾。对中上等肥力的棉田,去下部棉株上的老叶和空果枝,对棉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减少烂铃都有明显作用。

②化调。对旺长棉田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缩节胺。2006年我团棉花化调工作从1叶1心开始进行,以控制株高及旺长,塑造理想株型,以便通风透光,减少烂铃。

③及时整枝、摘心。在铃病初发期及时整枝打杈、打空枝、摘顶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烂铃。在雨水较多年份,可每隔3-5天进行1次。

④抢摘病铃。在烂铃发生初期,及时抢摘棉株下部的病铃。剥开晾晒,既能减轻产量损失,又能减少病菌再侵染。同时清除枯枝、烂叶、烂铃等,以减少病虫传播机会。

⑤加强棉田肥水管理。多雨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干旱时灌水要采取沟灌。追施氮肥最好添加黄腐酸盐的复合肥,特别要追施钾肥,能提高棉株抗病力,防早衰。

⑥虫害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以减少伤口,避免病菌侵染,减轻铃病发生。

3.药剂防治

①于初花期开始喷施亚硫酸氢钠,每公顷用量60-75克,加水600-750千克,每隔10-14天喷施1次,可有效减少烂铃,增加结铃,提高产量。

②喷施杀菌剂。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公顷900千克药液,对准棉株中下部青铃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