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菜蛾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其他蔬菜

菜蛾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全世界已知约200种。为小型蛾类。头部鳞片紧贴或有丛毛。单眼有或无。舌发达。触角是翅长的2/3~4/5,栖息时向前伸,根据这一特点,容易与麦蛾、巢蛾相区别。幼虫胸足、腹足俱全,趾钩排成单序环,臀足较长而往后斜伸,多在叶片上拉丝取食叶肉或潜叶,蛀食嫩梢,结网状茧化蛹其中。有趋光性。最常见的种类小菜蛾是蔬菜的重要害虫,分布全世界。

农业防治 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秋季栽培时选择离虫源远的田块,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进行翻耕,可消灭大量虫口。

物理防治 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每6670平方米放置黑光灯l盏,灯下放1个大水盆,每天早晨捞去盆中的成虫集中杀死。

性诱剂诱杀:可用当天羽化的雌蛾活体或粗提物诱杀雄蛾。

生物防治 可用细菌农药,如杀螟杆菌、青虫菌、140、7216等每克含100亿活孢子的苏云金杆菌制剂500~l000倍液喷施。保护天敌,或人工饲养后释放出来控制菜蛾。

药剂防治 可用灭幼脲1号或3号制剂500~800倍液、5%的抑太保3 000倍液、;%的卡死克2 000倍液、5%的锐劲特3 000倍液、24%的万灵水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小菜蛾是典型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幼虫是小型的青虫,其形态与甘蓝夜蛾、菜粉蝶低龄幼虫很相似。幼虫常生活于叶背取食叶肉,被害后残留表皮,被害部分呈白色。该虫无滞育现象,周年发生。成虫:成虫是小型蛾子,较活泼,一受惊就飞走。静止时两翅折叠成屋脊状翅面即形成三个黄白色斜方块,这是其主要特征。春秋季发生多,为害重。成虫具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卵很小,不易发现。由于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强,高龄幼虫对药剂有效强的抗性,这对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幼虫在叶背结白色网状薄茧化蛹。  

农业防治:对作物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拆断害虫增殖的桥梁;在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并随即翻耕,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铲除沟渠田边的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  

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2∕3公顷菜田设置1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根据小菜蛾发生量和抗药性状况,一方面采用菜喜、Bt、阿维菌素、植物杀虫剂、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源杀虫剂直接防治小菜蛾;另一方面保护菜田中小黑蚁、菜蛾啮小蜂、菜蛾绒茧蜂等天敌种群,发挥天敌控制作用,控制抗药性害虫的猖獗。  

药剂防治:在小菜蛾大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是较为有效的措施。药剂可采用抑太保、卡死克、菜喜、除尽、锐劲特等一批防治小菜蛾比较理想的杀虫剂。防治适期掌握在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发生期。根据小菜蛾为害特点,重点抓好叶背和心叶的喷雾处理,以提高防效。药液配比要准确,不可随意提高浓度。建议用量: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1500倍、10%溴虫腈悬浮剂(除尽)1200-1500倍、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2500倍液。小菜蛾老龄幼虫抗药性很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注意:一是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用药;二是每年只能使用1-3次,不能频繁使用,防止产生抗性;三是要与其它农药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