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茎包括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生姜的地下茎即为根状茎,简称根茎,既是食用器官,又是繁殖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同一品种生姜根茎产量与地上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分枝越多,姜球数也越多,因而姜块大,产量亦高。
生姜的茎分地上茎及地下茎两种。
地上茎:生姜的地上茎直立,高60~100厘米。地上茎中有的品种分枝数少,茎秆粗壮,称疏苗类型,有的品种分枝数多,茎秆较细称密苗类型。
地下茎:生姜的地下茎称为根茎,既是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根茎的形成过程是:当种姜发芽出苗后,逐渐长成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主茎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个小根茎,通常称为“姜母”。姜母两侧的腋芽可继续萌发出2~4根姜苗,即一次分枝,其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块,称为子姜。子姜上的侧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为第二分枝,其基部膨大形成二次姜块,称为孙姜。如此继续发生第三、第四、第五次姜块,直到收获为止,便形成了一个由姜母和多次子姜组成完整的根茎。在一般情况下,生姜的地上部分分枝越多,地下部分姜块也越多,越大,产量也越高。生姜的叶披针形,互生,叶片下有革质的叶鞘包着茎部,叶片与叶鞘相连处有一孔,新生叶从此孔抽出。生姜要求温暖的环境条件,在16℃开始发芽,22—25℃条件下发芽较快,30℃以上发芽虽快,但芽子细弱。茎叶生长期以25~28℃为宜,白天最好保持20—25℃,夜间保持18℃,昼夜有一定温差,有利于物质的积累,15℃以下姜苗基本停止生长。
上一篇: 如何鉴别甘薯脱毒苗?
下一篇: 为什么粪便类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