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麦

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播种时间偏早、播量偏大
  部分麦田播种时间偏早,10月初国庆节时即播种,这样易形成冬前旺苗,受冻害。小麦在适播期内部分麦田播量超过17公斤,麦苗出现旺长。小麦播量偏大造成基本苗多,生长拥挤,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单株光和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不足,麦苗细长,嫩而不健壮,冬季容易冻害死苗,春季如果过早追肥浇水,群体太大,无效分蘖过多,小麦单株基部节间生长过长,尤其是第一、第二节间生长太长,容易后期倒伏。播量偏大,病虫害容易发生,尤其是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
  2.化肥施用单一
  自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农户习惯使用二胺作底肥,二胺氮元素含量低,尤其是秸杆还田地块种小麦,秸杆与麦苗互相争夺氮肥养分,如果底肥施用的氮肥量不足,就出现苗黄、苗弱现象,影响小麦壮苗的形成。长期单一施用无机化肥,有机肥不施或少施,施肥方法和时间不当,作物需要营养时营养供应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小麦减产。常施化肥,形成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阻碍了有益的微生物群落的繁殖,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的降低。
  3.浇水不合理
  一是春季浇第一水偏早。全县小麦春季浇第一水时间普遍在3月20日前,有的地方小麦刚返青在2月底3月初浇水,这时气温低,地温低,浇水量过大,影响地温上升,延缓小麦生长。春季小麦浇水追肥偏早,对小麦根、茎、蘖和叶片都有不良影响。二是中后期浇水不及时。水是农业的命脉,小麦整个生育期应浇3―4次水。目前在小麦生产当中普遍存在抽穗扬花水浇的不及时,浇水时间延迟,第一水和第二水间隔时间太长等问题普遍存在。
  4.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
  现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普遍,呈上升趋势,发生严重,由于化学防治成本高、部分农户不拔除或拔除不及时,麦田禾本科杂草除治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节节麦、野燕麦在部分麦田已经泛滥成灾。
  5.小麦冻害死苗问题比较普遍
  造成冻害死苗原因有:一是部分地块小麦播种浅,小麦分蘖节裸露在地表,遇到冬季冷风易被冻死;二是部分地块麦田旋耕后土壤疏松,没有镇压,浇冻水过早,小麦透风跑墒严重,越冬时麦苗受冻引起死苗;三是部分地块冬前旺长苗,消耗养分过多,冬季遇强冷空气,出现严重冻害死苗情况。
  6.小麦除草剂药害较多
  小麦药害主要是由于农药使用剂量不当或施药时间和方法不当,农药中的化学物质渗入植物体后,植物新陈代谢发生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外部形态出现畸形,甚至死亡的现象。常见的药害主要是由于不正确的使用化学除草剂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