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病病的病原经研究认为是类菌质体的单一浸染,它的类原体为MLO,分布于韧皮部筛管和伴胞中,呈不规则球形,堆积成团或成串。枣疯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借助于嫁接、修剪、扦插和断根等传 播。病原侵入地上部位后首运输到根部经过增殖后沿韧皮部运输到生长点部位即而发病。
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态质粒。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单位的膜所包围。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状多样,大多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一般直径为250-400纳米。
枣疯病主要通过各种嫁接(如芽接、皮接、枝接、根接)、分根传染。在2-4月份,把当年生病枝的芽或枝接在苗木的1年生健壮枝上,被嫁接的枝当年就能表现症状。病原物侵入后,首先运转到根部,经增殖后再由根部向上运行,引起地上部发病。
从嫁接到新生芽上出现症状(即潜育期)最短25天,最长可达1年以上。影响潜育期的长短主要有3个因素:一是嫁接接种时间,6月底以前嫁接的,当年就能发病,以后嫁接的要到翌年才发病。二是接种部位,根部接种的当年发病早,嫁接枝干的当年发病晚或到翌年才发病。三是接种量,枝(芽)接块数多或接种病原物数量大时发病快。一般苗木比大树发病快。
在自然界中,除嫁接和分根传染之外,也能通过橙带拟菱纹叶蝉、中华拟菱纹叶蝉、红闪小叶蝉。凹缘菱纹叶蝉等昆虫传病。
上一篇: 牛痘的防治技术要点?
下一篇: 杨梅的生长对土壤条件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