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当前小麦的主要管理技术是什么 小麦

当前小麦的主要管理技术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进入4月份以来 气温升高 各种病虫害 增多 该如何预防和防治呢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70千克,用拧掉旋水片的喷雾器顺垄喷浇小麦根部,效果十分明显,并可兼治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小麦返青后,地下害虫开始上移危害,当麦苗受害株率达3%时,每亩可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拌细土50公斤,顺垄撒施,然后划锄。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20~30毫升,对水300~500毫升,拌炒香的玉米糁、豆饼或麦麸1~1.5公斤,于傍晚撒入麦田诱杀。

4月份之后是小麦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要结合各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重点抓好“一喷三防”,时间是4月中下旬前后,用药配方上重点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小麦吸浆虫、粘虫、麦叶蜂、蚜虫等害虫以及叶面喷施微肥;4月底-5月上中旬,要做好小麦赤霉病的二次防治和小麦穗蚜的防治工作。

4月中下旬重点防治小麦穗期病害,以防治赤霉病、穗蚜为重点,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挑治小麦粘虫,结合防病、治虫、增施叶面肥,大力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做到一喷多效。

四月份是小麦田管工作的关键时期,在生理上小麦进入孕穗期,先后开花、授粉、灌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为深入抓好小麦田管理工作的落实,切实加强小麦田管理技术指导,努力夺取小麦丰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小麦田管理技术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没有追施拔节肥的麦田要在4月上旬前趁雨追施拔节肥,一般老小苗田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壮苗田亩追施尿素4—5公斤。对已追施返青肥的田块,于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每亩追施尿素2—4公斤。对抽穗后群体叶片落黄、叶尖发干的脱肥、早衰小麦田,应于4月中下旬及时施用穗粒肥,可趁雨撒施,亩施尿素2-3公斤。  

2、防治病虫害。突出抓好赤霉病、穗蚜和吸浆虫防治。  

①.赤霉病每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150毫升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100克或36%多·酮水乳剂140克,机动喷雾器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30-40公斤于4月中旬小麦齐穗后喷防。同时可防治叶枯病。  

②.穗蚜每亩用24%吡· 抗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吡虫啉可湿粉40克、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ml,机动喷雾器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30-40公斤于4月中下旬喷防。  

③.防治吸浆虫每亩用辛硫磷有效成份75克拌细土15公斤于4月中旬初均匀撒施,并用绳拉动或竹竿拍动麦穗,杀死虫蛹。4月下旬中期每亩用50%倍硫磷乳油7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5克喷雾防治,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拌毒土撒施。  

④.同时做好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等防治。用三唑酮防治白粉病、叶锈病,用代森锰锌防治叶枯病。  

⑤.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叶面喷肥。亩用尿素1%和磷酸二氢钾0.3%混合、或容大丰生态活性肥50克、或美洲星25克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⑥.一喷三防:亩用36%多·酮水乳剂140克加用24%吡· 抗可湿性粉剂2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机动喷雾器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30-40公斤进行喷雾防病、治虫、防早衰。  

3、防御春季低温冷害。小麦拔节至孕穗阶段,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 遇0℃左右低温易形成冷害。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进行灌溉,以减轻冷害。寒潮过后应及时查苗,发现叶片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冻害现象的,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容大丰生态活性肥50克、或美洲星25克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促小麦恢复生长。

根据麦田情况浇好灌浆水。扬花后10天左右是浇灌浆水的最佳时期,没浇灌浆水的麦田根据麦田墒情在5月20日前浇好灌浆水。注意,此时浇水不可大水漫灌,要在无风天浇小水,以免造成小麦倒伏。二早防麦蚜。及时监测麦蚜发生情况,当百株虫量达到800——1000头时用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1.8%啶虫脒2000——3000倍液混合菊酯类农药喷雾,用药时要保证喷透,不要惜水不惜药,否则达不到防治效果,一般亩用药液50公斤。三喷施叶面肥促灌浆、防干热风。麦穗期喷施2——3次叶面肥,能有效加快籽粒灌浆速度,同时有预防干热风的作用。缺氮田块喷2%尿素溶液效果好。一般田块可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腐植酸类叶面肥2——3次,亩用量在50公斤以上。四预防病害发生。小麦穗期的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小麦病害一旦发生蔓延很快,应及时进行防治可用40%杀菌灵500倍液,50%多菌灵3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亩喷药液50公斤以上,5——7天一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