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其他经作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一喷三防:防干热风、防病虫害、防倒伏。主要技术要点有哪些?

小麦“一喷三防”指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剂喷雾,一次施药可达到防病虫、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防早衰的目的,具有明显增产效果,是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之一。
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盛发期,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回升,一旦出现连阴雨天气,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发展迅速,另外小麦灌浆期一旦出现的高温低湿有风天气,都会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千粒重下降,导致小麦减产。及时开展“一喷三防”技术,对夺取小麦丰产丰收至关重要。小麦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提倡健身栽培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力争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其技术要点:
一、防治时间:
1、小麦孕穗开花期(4月中旬-5月上旬):此时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要以防治病虫害为主;
2、小麦灌浆期(5月中下旬):此时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肥,以预防干热风、增加粒重为主。
二、药剂配方:合理配方是“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 叶面肥重点选择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杀虫剂可选择触杀性、内吸性啶虫脒、吡虫啉、菊酯类农药等杀虫剂;杀菌剂可选择三唑酮(粉锈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相互搭配使用,不得使用高毒、残效期长的农药。
(1)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
(2)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3%啶虫咪乳油20—3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
(3)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菊酯类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15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
(4)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雨水偏多,有3天以上连阴雨时,防治赤霉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的戊唑醇乳油20-30ml)+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磷酸二氢钾100g混配。
三、注意事项:
(1)购药时一定要在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严禁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品种。
(2)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 选择适用农药科学配方, 进行均匀喷雾,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3)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4)田间喷药要选在早晨或下午无露水情况下进行,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人员防护工作,施完药后,要处理好药剂残留物,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防止人畜中毒等不安全事故发生。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杨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一喷三防是小麦生长后期防病治虫防早衰、抵御不良气候影响、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是为有效的措施,小麦穗期是小麦条锈病、麦穗蚜、吸浆虫等病虫害混发、多发盛期,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最佳时期。搞好“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治病虫危害,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达到增粒重、防早衰,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1、条锈病是危害我县小麦主要病虫害之一,俗称黄疸,该病属气传性病害,流行快、危害重,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发生越早危害越严重,造成小麦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各乡镇要根据病情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条锈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封锁发病点,防止病菌扩散。按照“打点保面”的指导方针,有效减轻、延缓病害的发生和扩展蔓延,防止爆发成灾。前一段时期我们对已发现有病叶和发病中心的田块进行了挑治,效果很明显,从现在起,我们要更加重视,麦田锈病病叶率达2%---4%,严重度达1%,进行全面应急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20-30克/亩或30%爱苗乳油15-20毫升/亩。喷药7天后检查防治效果,病情严重时可再施药1-2次,有效控制流行强度,力争将条锈病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2、麦穗蚜是我县小麦生产中的常发性害虫,种类有长管蚜和黍缢管蚜,每年的5月份小麦扬花后是麦蚜危害的主要时期,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小麦减产,重者减产幅度达20%以上。当发现麦穗蚜有蚜虫株达50%、百茎虫量500头以上为防治指标时,就应及时防治,在我县防治时间一般在 5月10日 —30日左右,具体时间和与小麦生育期相适应。选用10%吡虫啉10-20克/亩或3%啶虫脒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30毫升/亩。  
3、抓住关键时期,及时开展防治。选择病虫危害的始发盛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将抽穗至乳熟期作为一喷三防的最佳时期,可适当提前到抽穗至扬花期,同时可以防治小麦条锈病、麦穗蚜、吸浆虫等病虫害。喷药时一般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3点以后,当日气温高于15度无风晴朗天气进行,喷药时要注重喷匀、喷透,每亩地不少于两喷雾器水,同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以防中毒。有条件的村组可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制定防治方案、统一购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组织机手开展统防统治。   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