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棚室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

棚室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发病症状

病菌先从顶端开败的花瓣开始侵入,并长出淡灰色霉层,进而向幼瓜扩散,造成果实烂头,甚至全部果实腐烂。花和幼苗感病后出现褪色、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白色霉状物,生长停滞。如烂花上的霉状物或残体落于茎蔓和叶片上,会导致叶片和茎蔓发病。一般叶部病斑,先从叶尖发生,初为水浸状,后为淡灰褐色,病斑中部有时产生灰褐色霉层,常使叶片上形成大型病斑,并有轮纹出现,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茎蔓发病时下部的茎节腐烂,导致茎蔓折断,植株死亡。从发病过程看,花期是灰霉病侵染的高峰期。

二、发病条件

黄瓜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冬春雪雨天气下,因光照不足,棚温低且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较长,以及放风不及时,该病的发生较重。灰霉病主要靠气流、溅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光照不足、高湿和较低的温度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种植密度大的发病重,连作地块发病重,覆盖地膜可减轻发病。

三、防治措施

冬春季节棚室内低温高湿的小环境非常适合灰霉病的发生,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和脱落,生产上应做好综合防治。做到早期预防,采取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以控制棚室黄瓜灰霉病的发生与危害。

(一)农业防治大棚内北墙面上张挂镀铝反光幕;勤擦拭棚膜除尘;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上午定时释放二氧化碳,补充棚内二氧化碳的不足。晴天上午适时早揭草苫等不透明覆盖物,争取增加光照时间。当上午和中午棚内气温升至35-40℃时,开天窗放风排湿,当棚内气温降至24℃时,关闭通风口。下午棚内气温降至20-21℃时覆盖草苫等保温物,如此,使棚内空气湿度由上午80%左右降至70%,下午由70%继续降至65%,夜间由70%升至85%。如每天棚内气温高于30℃的时间达2-3小时,可有效地抑制病菌滋生蔓延。

(二)药物防治采用药物防治时,因考虑黄瓜对农药非常敏感这一问题,喷施什么杀菌剂需非常谨慎,否则会事与愿违。在进行药剂防治时,采用的方法常有以下几种:

1.蘸花或喷花预防病害一定要从黄瓜开花时开始,可用50%卉友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对黄瓜雌花进行蘸花或喷花防治。近年来发现,有的地方菜农用了一种有效成分叫嘧霉胺类的杀菌剂蘸花,导致幼瓜褪绿、向下弯曲、瓜打顶。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黄瓜对嘧霉胺类的杀菌剂非常敏感,在低温和弱光环境下蘸花或喷施后,就会产生上述幼瓜褪绿,叶片黄化现象。如在棚室温度较高时施用,则会产生叶片烧灼状的白化枯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造成严重减产,应引起注意。

2.喷雾法发病初期可选用乙烯菌核利、腐霉利、硫菌霉威、苯菌灵、菌核净、多霉威、氧化亚铜、异菌脲、克菌丹、应天2号多功能生物制剂、甲硫乙霉威、多抗霉素、多硫、武夷菌素等喷雾。隔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续2-3次。或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凯泽1000倍液或50%卉友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农利灵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的利霉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3.烟雾法可用10%腐霉利烟剂、50%乙烯菌核利烟剂、45%百菌清烟剂熏蒸,每亩用药200-300克,在傍晚将药剂均匀放置4-6个点,密闭门窗,由里向外依次暗火点燃,第二天早晨开口通气。隔7天左右熏一次,连续2-3次。

4.涂抹法对于蔓茎发病的植株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65%硫菌霉威加适量水对成稠糊状涂抹伤口。

5.粉尘法如果棚内湿度较大时,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6.5%万霉灵粉尘剂或5%春雷三铜粉尘剂或10%乙霉多菌灵粉尘剂,在傍晚闭棚后喷粉,每亩用1公斤,隔8-10天喷粉一次,连续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

做好棚内土壤消毒

  1、整地前,清除干净棚室内残枝、落叶及病残体,深翻土壤20~30厘米可抑制病菌发展,在翻地时结合每亩棚室施入20%多菌灵3公斤、50%敌克松1.5公斤,可有效杀死土壤病原菌。

  2、定植前15~20日进行高温烤棚。具体办法为首先深翻土壤、耙平地面,然后浇透水,铺上地膜,密闭棚室,进行闷棚消毒,使棚内地、气温达到50~60℃,最高可达70℃,高温烤棚可全面杀死病源菌,创造一个无菌环境。

  搞好农业防治

  1、棚室内要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并增施磷、钾及微量元素,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2、经常注意清洁棚室,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残叶及病花、病瓜,并将其带出棚室集中深埋或烧毁。

  3、采用高垄栽培,地膜覆盖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温度,降低棚内湿度,阻挡土壤病原菌向地上部传播。

  搞好生态防治,加强栽培管理

  1、加强温湿度调控。采用上午控温,下午控湿的办法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上午日出后拉草帘,使棚室保持在28~30℃,32℃以上开始通风,若早晨棚室相对湿度较高而温度又不很低时可进行短时降温排湿。下午温度20℃时关闭风口,前半夜温度20~15℃,后半夜15~10℃。如果遇到连阴雨雪天气也要趁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短时通风。

  2、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注意浇水一定要选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喷药。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使棚温尽快升至32℃后,缓慢放风散湿,待温度降至25℃时再密闭棚室,升温后再放风,可反复进行2~3次,可大大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发病机会。

  3、及时摘除残留花瓣,防止病菌再侵染。实践发现灰霉病菌孢子往往首先从开败的花瓣和花萼处进行侵染,因此黄瓜瓜条坐住后需及时摘除残留花瓣,可有效防止灰霉病发生。

  完善用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1、每次喷药前将棚室内的病花、病瓜、病叶清理出棚,以降低病源基数,提高用药效果。

  2、对于茎蔓发病的植株可用50%的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65%硫菌.霉威加适量水兑成稠糊状涂抹伤口,效果较好。

  3、发病初期可选用65%硫菌·霉威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1000倍液或40%百可得3000倍液或40%甲基嘧菌胺悬浮剂800倍液65%硫菌·霉威1000倍液,每7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同时结合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蒸,每亩用药200克;如果棚内湿度较大时可再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或10%氟吗啉粉尘剂,每亩用药1公斤效果更好。注意由于灰霉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用药要做到交替或复配使用,以防止由于单一用药产生抗药性而影响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