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芽的种类及生长特性 吸芽是着生于地下球茎上的一种营养体,每一支吸芽只能开花结果1次。第一次在大田定植的吸芽叫做新植蕉,在新植蕉球茎上继续长出的吸芽叫做宿根蕉。新植蕉果实大,产量高。宿根蕉产量逐年降低,果实变小。吸芽除了留用作结果母株外,通常进行分株繁殖种苗。
按植株外形和营养状况的不同,吸芽可分为剑芽和大叶芽两类。剑芽茎部粗大,上部尖细,叶小如剑,一般常用做母株或分株成种苗。不同季节发生的剑芽又可分为笋芽和褛芽。立春后发生的嫩红色吸芽,形似红笋状,俗称为红笋芽。秋后萌发的吸芽,形似褛衣,俗称为褛芽。从尚未收获的母株球茎上当年抽生的吸芽称为角笋,又称为隔山飞或母后芽。
大叶芽是指接近地面的芽眼长出的吸芽。可以是从生长的母株发出,也可以是在母株收获后从隔年的球茎上萌发。大叶芽芽身较纤细,地下部小,初抽出的叶即为大叶,因此叫做大叶芽。种植后生长慢,产量低。一股不选用大叶芽作为继续结果的母株,也极少用作分株育苗。
此外,还有蕉米、翻抽蕉、蕉童等几种吸芽。蕉米是指春芽,一般高度15~20厘米,蕉苗小,生长慢,进入结果期迟。
2.母株的选择与管理 选择适应本地环境条件,丰产优质的品种建立繁殖蕉园。种植密度为:矮把蕉每公顷2 100株以下,中把蕉每公顷1 800株以下,高把蕉每公顷1 200株以下。种植时,每株至少施10千克优质农家肥和0.25千克复合肥作为基肥。长新根后每10天施1次水肥,每次水肥的施用量为每株0.05千克尿素和相等量的氯化钾或硫酸钾,或者施用相等量的腐熟农家肥。
3.起芽时期和种芽选择 从具有特定品种性状,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以上的植株上切取吸芽。母株种植后约一个多月,植株球茎已长大,开始抽生吸芽,这种第一次抽生的吸芽,离地面较深,往往发生于球茎的底部,靠近或紧贴母株,生长慢,而且因为贴近母株,起苗时易伤害母株,所以,一般不留作预备株,也不宜用作种苗。当这类吸芽抽出后长至约10厘米时即用镰刀割掉,待母株上再抽生吸芽时,则留用作种苗。
春季分株栽植主要选用褛芽、红笋芽、角笋。秋季多选用角笋和蕉童。褛芽根系较多,定植后先长根后出叶,生长迅速,结实快,而且稳产,一般苗高40厘米时即可分株作种苗繁殖。红笋芽定植后先出叶后长根,如果肥料供应充足,则生长迅速,产量也高,一般苗高80厘米以上才定植,当年种,当年收冬蕉。角笋又叫隔山飞,是在结果的母株上抽生的吸芽,移植时宜附着一部分蕉头一起移植,则成活率高,结果期也较短,是秋植的良好种苗。
4.起芽方法 先将要起的吸芽外侧土壤小心挖开,挖至吸芽球茎底部为止,再用小铲挖开吸芽与母株之间的土壤,见到吸芽球茎与母株的联结处时,用洞锹从联结处铲下,使吸芽与母株分开,然后,拔出吸芽并回土将坑盖平。
在同一时期不宜在同一母株上选取过多的吸芽,以免影响母株的生长。用于繁殖的吸芽应该尽可能符合以下要求,即球茎粗壮肥大,尾部尖细,苗身粗矮似竹笋,无病虫害,尤其是无束顶病。
5.起芽后的处理 吸芽取出后,剪去过大的叶片及过长或损伤的根,切口最好涂上草木灰或喷0.1%甲基托布津,以防腐烂,然后排放树荫下待运。吸芽最好随取随种,尽量避免长时间运输。运输距离在一天以上者,吸芽上的叶片要从叶柄基部割去,只留下未张开的叶,以减少吸芽在运输途中的水分蒸发。
吸芽起初后,要加强母株的肥水管理,一年内每株母株可陆续起吸芽,苗10株以上,种苗规格较整齐,种苗管理也较方便。但是,这种以繁殖种苗为主的蕉园,由于起苗频繁,母株根系受伤面积大,产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一般会减产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