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这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将其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进行。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甚至是杜绝家禽发生感染的概率。
2、做好计划免疫。针对免疫抑制性疾病,一定要选择最为适宜的疫苗,并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并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不仅需要养殖者予以充分的重视,也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免疫接种的积极效用。
3、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很多应激因素都可以诱发某些疾病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病情。为此,在日常饲养与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家禽群的应激因素,如有效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者是含有毒菌毒素的饲料,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有效改善空气的质量,降低家禽生活场所的氨气浓度,保持舍内或者圈内干燥,维持最为适宜的饲养密度等。与此同时,一定要做好疫病的检测工作,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4、提高家禽的营养水平。通过提高家禽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有效提高饲料的质量,保证充足的饮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家禽对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概率,降低因此而产生的各种损失。
上一篇: “农村土地流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怎样给羊绒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