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羊天花病有什么特点?该如何防治? 兽医兽药

羊天花病有什么特点?该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羊得了天花病害后,该如何防治。

羊痘可发生于全年的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比较多发,传播很快。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羊,病羊呼吸道的分泌物、痘疹渗出液、脓汁、痘痂及脱落的上皮内都含有病毒,病期的任何阶段都有传染性。当健羊和病羊直接或间接接触时,很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天然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表皮。受到污染的饲料、饮水、羊毛、羊皮、草场、初愈的羊以及接触的人畜等,都能成为传播的媒介。
但病愈的羊能获得终身免疫。
一)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的抵抗力,引进羊只时需严格检疫21d。
(二)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对流行地区的健康羊,每年定期注射疫苗。过去曾长期使用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使用很安全,能产生一年的坚强免疫力,但成本病偏高。1984年研制成功了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疫苗,可用于山羊痘和绵羊痘免疫,效果很好,对控制和净化羊痘,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50年代绵羊的总发病率为0.877%,80年代降低到0.190%,基本控制了疫情的传染流行。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内面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免疫期为一年。
将新鲜痘浆注射于尾部皮内,也有免疫作用,但接种的羊可为传染媒介,故只可采用于全群免疫。
(三)一旦发病,应认真施行隔离、封锁和消毒,并采取预防措施。
1.病一发现,应急速进行隔离和封锁。不要到远处放牧,以免传染其他羊群。把病羊的粪便单独堆起来,经过发热消毒后再作肥料。病羊的圈舍和用具要经常进行消毒。
2.为了消灭病原体,在开始发现有一、二只羊患羊痘时,最好立即屠杀深埋,切勿姑息养病,因小失大。
3.对疫群中未发病的羊及周围的羊群,用羊痘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4.对疫群中没有临床症状的,应用中药预防,可采用葛根汤(见本病治疗项)或下列处方:
双花12g 板兰根12g 蝉蜕12g 连壳9g 防风9g 甘草9g
煎服,供一头羊用,只服一次。
5.流行区域,应禁止羊只及其畜产品(皮、肉、毛等)外运。如必须外运时,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
6.最后一只病羊死亡或痊愈后两个月,方可解除封锁。绝不可在刚结疤的时候入群,因为疤里面的病毒很多,最容易扩大传染。
【治 疗】
1.首先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给予软嫩而容易消化的饲料,圈舍要暖和而通风,最好在天晴时放牧,让病羊能晒晒太阳。特别是在发疹期,要加强保温。铺上垫草,供给温水。
2.病初可注射免疫血清,15kg左右重的羊注射20ml,体重大者应多加注射,但血清较贵,不太合算,故宜用于贵重的种羊和幼羔。
3.皮下注射0.1%麝香酒精溶液:这是青海牧民的治疗经验,经过海西兽医诊断实验室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配制方法:将麝香1g研碎,加无菌蒸馏水l 000ml,为促进溶解,可稍微加温。将此溶液静置一周后再行过滤。滤得的溶液呈棕红色,清朗透明,有特殊气味。亦可将麝香溶于生理盐水或60度的白酒中,浓度同前。
用法:皮下注射1ml。必要时重复注射1~2次。
病羊(出现丘疹以后)于注射后第4d即见结痂,开始痊愈。严重的于注射后第2d即可恢复食欲及反刍,精神亦见好转。
4.局部治疗。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酒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5.恶性山羊痘,采用“九一四”治疗,剂量为0.01lg/kg体重,配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一般成年绵羊用0.3g,溶于生理盐水l0ml中即可,平均15~20kg的成年奶羊,用量不得超过0.4~0.5g;5月龄以下的仔山羊不超过0.1~0.15g;5月龄以上的仔羊不超过0.2~0.25g。注射后有不安、呻吟等一过性的中毒现象,但第二天即体温下降,恢复食欲,全身状况好转。早期病羊在注射后一周左右痊愈,脓疱期与水泡期的可以迅速制止其继续发展。
6.中兽医辨证施治:
(1)中兽医认为羊痘是由湿热所引起的一种疫病,是因内伤饮食的脾胃运化失调,而湿热内积。故治疗上应以健脾燥湿、清热解毒、发表和里为总则,重点抓住内清外表(2)本着清热解毒,解痉透疹,发汗祛风,散结消肿止痛的原则,应用以下处方:
双花12g 板兰根12g 蝉蜕12g 连壳9g 防风9g 生甘草9g
煎灌,隔日一次。
7.用蘑菇水治羊痘。方法是:用蘑菇30g,白糖3g加水500ml。加温后可灌大羊20只,小羊25只。对恶性羊痘可适当增加用量,灌完后,接着灌些清水,把漏斗冲洗干净,对初发病羊3~5d即愈,恶性羊痘5~7d痊愈。
8.为了防止继发症,或发现有继发感染时,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四环素等。四环素每次剂量为50万iu,溶于糖盐水50ml内静注,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