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为了促进花芽形成,对发芽种子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的行为。由于低温处理带来了春天,因此这个行为叫做春化处理。
作物的春化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这个发育时段称为春化阶段。中国农民早已注意到春化现象,并应用于实践。当因自然灾害冬前未能按季节播种小麦时,采用“闷罐法”,把湿种子闷在罐里放在冷处40-50天(人工春化),春暖后播种,当年仍可以收获。
春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分生组织细胞感受低温,引起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有人推测可能是低温不能产生某种抑制物,但春化被证明需要氧气和外源糖的供应,所以春化作用更可能是导致开花所需的重要因素的形成。赤霉素(一种生长激素)可代替低温诱导有些需冷植物开花,这意味着赤霉素可能在春化过程中形成并起作用,但严格的分析未证明它们有因果关系。在春化现象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过程,又有哪些物质在起作用,植物学家正在探索中。
兰花春化需要的温度一般要在10至零下2度之间较好,人为控制可保持夜间温度在5度左右。春化时间一般要在50天以上,为50-60天。这里有一个实验数据:用高温30-35度来解除春化作用,在春化时间达到8周(56天)的时候,高温就不能解除春化作用,说明春化完成。
春化现象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原指为了促进花芽形成,对发芽种子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的行为。由于低温处理带来了春天,因此这个行为叫做春化处理。后来,不仅对发芽种子,还指对生长的植物给予低温处理也能促进花芽形成。
上一篇: 什么叫导入杂交?
下一篇: 种猪场精液怎样保存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