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的使用:
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芬苯达唑)药物能杀灭虫卵,大环内酯类药物(伊维菌素)不能杀灭虫卵。疥螨虫卵3-5天孵化成幼虫,从卵到孕卵雌虫其全部生活周期需10-25天。疥螨为高度宿主特异性寄生虫,离开猪体很难存活,全部发育过程均在表皮隧道内进行。所以对于重症猪场,或者一年左右未做驱虫的猪场,最好间隔7-10天,连续治疗两次,彻底杀灭第一次漏网的疥螨虫卵。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室温下经过17-22天发育成第一期幼虫。
伊维菌素肌肉、皮下注射,最好间隔7天治疗两次。
拌料内服,一次大剂量(阿苯达唑不超过10mg/kg体重),则间隔一周口服两次。
拌料内服,每次连续7-10天。
规模化猪场驱虫方案:
通常来说,给药途径药物吸收速度:皮肤涂抹<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肺部吸入<静脉注射。但是伊维菌素口服比皮下注射吸收迅速。
4+2模式,种猪群每个季度全群添加一次驱虫药,连续用7天;育肥猪50日龄、80日龄分别驱虫,每次一周。
一刀切驱虫方法:所有种类饲料全部添加驱虫药预混剂。分群、分批驱虫死角多。比如配种怀孕舍先驱虫7天,3天后产房驱虫7天,那么在这间隔的3天时间内,有可能通过人员、工具等流动,把未驱虫的产房的虫卵带到刚驱完虫的配种怀孕舍,造成配种怀孕舍感染。
对于个别重症猪,饲喂预混剂的同时,同时皮下注射一次伊维菌素注射液。
对于重症猪群,全群注射伊维菌素;或者拌料7天后,停药10天,再拌料7天。
过去两年内常用驱虫药的,有耐药性,适当加大药量。
上一篇: 石榴最佳移植时间是啥时候?
下一篇: 马铃薯种薯的贮藏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