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切断土壤中的菌源。深耕翻地,将棉田内的枯枝落叶等连同病菌和害虫一起翻入土壤下层,对防治苗期病害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春季干旱,也可春灌,要提早,因为播前灌水会降低地温,不利于棉苗的生长。合理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有机月巴。适时播种,春棉一般以5厘米深,土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为适宜播期,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中耕,提高土壤的温度,培育壮苗。 药剂防治中应该注意使用药剂拌种。精选种子,播前半个月晒种。用棉籽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棉籽重量0.5%的40%五氯硝基苯加50%多菌灵,可兼治炭疽病和红腐病。出苗后,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天气,有暴发苗病的可能时,可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或用立枯净800~1000倍液灌根或喷雾。
棉花立枯病又称烂根病、黑根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病菌在种子萌发前侵染可造成烂种,萌发后至出土前侵染可引起烂芽。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
棉花立枯病也是棉花苗期的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从地膜抠开以后,因为环境的改变,棉苗的适应性不行,再加上当时的天气经常是低温、阴雨,地温也低,立枯病就很容易发生。
土壤中和病残体上的菌丝体、菌核和带菌种子是棉花立枯病的初侵染源。播种后出苗缓慢,长势弱,易受病菌侵染,棉花子叶期最易感病。发生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是进行灌根,用根施通胶囊与杀菌剂配合灌根,能诱导病菌集结,供杀菌剂包围歼灭果树根部有害细菌。
上一篇: 黄花菜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