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生猪屠宰过程中,酮体必检哪些淋巴结?为什么?

生猪屠宰过程中,酮体必检哪些淋巴结?为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范》( NY/T909-2004)规定,屠宰检疫中必须剖检淋巴结。因此,在生猪屠宰检疫时应进行“必检淋巴结”的检验检疫,对杜绝患病猪肉进入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必检淋巴结的位置

  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前侧,主要收集面部、鼻腔前半和口腔各组织的淋巴液。

  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关节前侧,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侧,基本汇集了颈上部、前肢上部、肩胛与耆甲部的皮肤,深浅层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部与腹壁中上1/3处组织的淋巴液。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部皮下,公畜位于阴茎背侧,母畜位于乳腺后上方,收集股内侧、腹下壁皮肤及阴茎或乳房的淋巴液。

  髂内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分支髂外动脉附近,旋髂深动脉起始部的前侧,主要收集后肢和腰区骨、肌肉和皮肤的淋巴液。

  另外,还有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均属具有解剖意义的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前侧,主要收集面部、鼻腔前半和口腔各组织的淋巴液。 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关节前侧,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侧,基本汇集了颈上部、前肢上部、肩胛与耆甲部的皮肤,深浅层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部与腹壁中上1/3处组织的淋巴液。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部皮下,公畜位于阴茎背侧,母畜位于乳腺后上方,收集股内侧、腹下壁皮肤及阴茎或乳房的淋巴液。
髂内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分支髂外动脉附近,旋髂深动脉起始部的前侧,主要收集后肢和腰区骨、肌肉和皮肤的淋巴液。
另外,还有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均属具有解剖意义的淋巴结。

3.3黄色淋巴结整个淋巴结呈黄色,大多为梗塞性黄疽、胆结石、肠道蛔虫或注射过黄色素。切面有黄色条纹并有液体流出,有水肿,一般为老龄猪。
3.4黑色淋巴结淋巴结检验髓质变黑,皮质正常,多因吸收炭类微粒所致,常发生在支气管淋巴结。若淋巴结髓质正常,皮质变黑,多为陈旧性出血点所致,时间越长则越黑,可能曾发生过败血症所致。 3.5杂色淋巴结淋巴结检验有时呈蓝色、绿色或其他颜色,一般多因注射某种药物所致。但如淋巴结肿大,切面髓质呈深灰色或灰白色,多汁,则要考虑为仔猪副伤寒或钩端螺旋体病所致。
3.6明显肿大淋巴结各种急性传染病一般都会有淋巴结显著肿大。肺门淋巴结肿大2—20倍呈灰白色,皮质和髓质界限明显,可怀疑为气喘病。淋巴结肿大8~lO倍,呈胶冻状灰白色,可怀疑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症。淋巴结肿大10~100倍,呈深紫色或黑色可怀疑为猪焦虫病。 4淋巴结检验在肉检中的重要性
淋巴结检验是实施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猪体淋巴系统,是由起源于细胞间隙,最终汇入静脉的淋巴管和分布在淋巴管上的淋巴结组成,与血管系统有密切联系,是体内重要的防御机构,不仅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还能对侵入的微生物、毒素及其他异物具有过滤、破坏和杀灭作用,所以是最能反应机体疾病状态的器官和组织。
淋巴系统在解释疾病实质性变化时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不同起因的病原体通常在淋巴结中形成最为典型的特征。
5淋巴结检验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意义
5.1淋巴结检验是宰后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肉品质量判定的重要依据。必检淋巴结能反映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及性质,尤其是传染病,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特征性变化,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屠宰肉品品质作出判断。
5.2生猪淋巴结众多,且分布较广,必检淋巴结是收集淋巴液较广、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在屠宰解体后不易被破坏.同时位于浅表便于剖检,便于发现疾病,有效保证肉品卫生质量。
5.3必检淋巴结的检验,可避免组织切面过多,不会因检疫操作导致肉品的二次污染,对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5.4必检淋巴结检验技术简单且操作简便,易掌握,可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检查,提供准确定性依据参考,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提高检疫质量。

颌下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