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叶子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棉花

棉花叶子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田间荫蔽、湿度大小垄小行距栽培由于留苗密度普遍偏大,棉株生长过旺、过快,化控措施不到位,形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小气候变劣,土壤板结严重,雨后田间高温闷热,直接造成下部叶片提前黄化脱落。解决方法:降湿和提高通风透光率采取雨后浅中耕5厘米左右,降低田间湿度,为减少郁闭、应及时去掉下部老叶、黄叶、病叶,空果枝和空棵,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消灭部分病菌和虫卵,郁闭严重的地块还要进行推株并垄。

2、病害引起的黄化脱落(1)黄萎病落叶型黄萎病症状为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2)角斑病、轮纹斑病这两种病害也可造成叶片变黄甚至脱落。解决方法:预防黄萎病的药剂有甲壳素、乙蒜素(或福美双)加恶霉灵、三氯异氰尿酸(或绿亨6号)等。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防病可结合治虫和喷叶面肥一并进行,减少田间劳动强度和田间湿度,亩用药液量不低于40~50公斤;选用7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喷雾预防角斑病和轮纹斑病等其他病害。

3、缺素引起的叶黄落叶(1)缺氮;棉株缺氮表现为茎秆细弱,上部叶片变薄变小,叶色变淡,老叶均匀褪绿呈黄绿色,严重时黄化枯死脱落。(2)缺钾;棉花是喜钾作物,施钾肥量不足可造成因缺钾而诱发抗虫棉落叶现象。(3)缺镁;花铃期及后期容易发生缺镁表现为下位叶脉间组织失绿形成黄色斑块,有的可逐渐转变为紫红色,甚至全叶呈紫红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并可见较清晰的网状脉纹。(4)缺锰;棉花对锰比较敏感,表现为叶片褪绿缺乏光泽呈灰黄色或灰红色,后期叶片早衰脱落。解决方法:对于因缺氮肥和钾肥引起的黄化脱落现象,应补施盖顶肥,一般亩施尿素5~7.5公斤,加硫酸钾或氯化钾5~7.5公斤,满足中后期生长需要。对徒长棉田要重点搞好化控,一般亩用缩节安3~5克或沧州奇宝壮桃灭杈灵60~70克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赘芽的萌发和上部果枝过度伸长,增强中下部通风透光。

4、浇水不当棉花幼苗期浇水过早过多,会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地温,影响棉苗正常生长,容易感染各种病害,且棉根向下生长深扎。解决方法:在苗期适当控制水分,做到早中耕,勤中耕,使棉株主根深扎,增加旁根数量,让棉苗生长敦实健壮,早现蕾早开花,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苗期浇水除用隔行开沟轻浇小水的方法外,还可采用长2-3尺的圆木棍削尖一端,在棉苗旁边2-3寸处插6-7寸深的小洞,用水壶将水灌进洞穴,待水渗后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