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需要的环境条件
温度:杏鲍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5—35℃,适宜的温度25—28℃,低于20℃,生长速度减慢,且容易污染。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范围10—20℃,适宜温度12—15℃,子实体生长菌株间有差异,有的10—21℃,有的10—18℃。在生长温度范围内,高于适温,子实体生长快,菇体细长,组织松软,品质下降。低于8℃,子实体生长缓慢,菌盖颜色加深,呈灰黑色,有的菌株则不能生长。
水分与湿度:人工栽培合适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因管理时不宜向子实体直接喷水,所需水分主要靠培养料,因此,装袋时培养料含水量可适当提高到65—70%。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60—70%,原基形成阶段90—95%,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85—90%。
氧气和二氧化碳: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但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对二氧化碳的耐受力较强。原基形成期间,需二氧化碳浓度要低,否则,缺氧会在袋口长出大量气生菌丝,原基在气生菌丝上形成,会影响产量。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虽较耐二氧化碳,但若高温高湿条件下,通气不良,会受杂菌感染。
光线: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强光仰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500—1000LX,以保证子体正常生长。
酸碱度: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范围4—8,适宜的PH为5—6。制作栽培袋拌料时将PH适当调高至7—8,菌丝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会使培养基PH降至适宜。
(2)营养条件
杏鲍菇属木腐菌,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较强。其菌丝生长可利用的碳源十分广泛,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蛋白胨等是培养母种时很好的原料。栽培时,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等都是可分解利用的碳源,其中以棉籽皮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玉米芯。可利用的氮源有麸皮,米糠,玉米粉,菜籽饼粉,尿素等,麸皮不仅是很好的氮素营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生产上选用氮素营养时首选麸皮。栽培时合适的C/N为30—40:1
(3)菇房建造
栽培杏鲍菇的菇棚或菇房可采用多种形式,周年栽培,着重应考虑杏鲍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较严格,适应的温度范围较窄的特性。菇房或菇棚的保温,隔热性能要好。根据这个原则,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垃圾场所污染源的地方,就地使土,向下挖约30cm,挖的土用墙板打成厚厚的土墙,四面围墙长25—30m,宽6—7m,墙厚度下部80cm,上部65—70cm,墙高1.8m。南北两面墙分别留通气孔,孔直径30cm,孔间距115cm。房顶竹竿架构,中间起嵴,支柱可用水泥柱或用砖垛支撑。水泥柱高1.8米,上端宽6cm,下端宽10cm,厚5cm,柱内放2根直径6mm或4mm的钢筋。水泥柱行距115cm,柱距150cm。水泥柱的作用一是支撑房顶,二是层架的支柱,层架横板用3cm厚,10cm宽的两块自制水泥板。房顶竹竿骨架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面复盖一层5cm厚的泡沫板,板上铺一层5cm左右厚的玉米秸,玉米秸上复6—7cm厚的土。或不放泡沫板,而在第一层玉米秸上复土后再铺一层薄膜,薄膜上铺5cm厚的玉米秸,玉米秸上复6—7厚的土,如此双层加厚,由一间6—8m2的小房作缓冲间。
杏鲍菇属偏低温型菌株,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60天,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以秋冬和冬春栽培为好。
上一篇: 怎样防治水稻烂秧?
下一篇: 辣椒白星病有何危害症状?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