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仔猪球虫病是怎么回事?怎样防治?

仔猪球虫病是怎么回事?怎样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仔猪球虫病是养猪生产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据调查分析,近年来我区养猪户所养的仔猪仔猪发生腹泻症状,50%以上是因球虫引起的。仔猪发生球虫病后,出现下痢、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及导致其它疾病发生等,严重影响了我区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该病的扑灭,但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一、临床症状

仔猪球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腹泻的严重程度各有差异,腹泻的颜色从白色到黄色,形状可从粥样到水样,但是不会出现血便。仔猪逐渐消瘦,生长速度下降,同一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一般能自行耐过,慢慢恢复,成为带虫者,可持续排出球虫卵囊,成为传播本病的传染源。当下痢特别严重时,仔猪就会出现脱水,甚至引起死亡。仔猪感染球虫病后,如果同时有其它病原体如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就可能加剧临床症状。

二、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仔猪小肠粘膜被破坏,肠道炎症明显,肠壁有坏死,肠绒毛萎缩并逐渐消失。因而影响了仔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增长缓慢。并且增加了继发性病原的入侵机会。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发现仔猪下痢时,特别是使用抗生素治疗下痢无效时,便应考虑为仔猪球虫病。从直肠采集仔猪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在显微镜下,见近乎圆形的淡黄褐色的等孢球虫卵囊,可作出确诊。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卵囊经粪便排出之前已经发生腹泻,有意识地挑选腹泻的仔猪采样,并不一定能提高检出率,形成的粪便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卵囊。因此,可将同窝猪的粪便混在一起检查。

四、综合治疗措施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平时要对仔猪群勤加观察,发现仔猪感染球虫病,及时挑出病猪隔离治疗,待治愈后再合群。治疗可用增效磺胺制剂25-30mg/kg口服或肌肉注射,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疗效。也可用治疗鸡球虫病的药物如氯苯胍、莫能霉素、马杜霉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可选用2-3种药物采取穿梭、轮换或联合用药方案。同时,还要对同群猪进行预防性用药。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如果猪体健康,免疫状况良好,在受到少量的等孢球虫卵囊攻击时,即使能够感染也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因此,应切实抓好仔猪的培育,从而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对仔猪进行保温培育,1-3日龄30-34℃,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仔猪出生后半小时内要让它吃上初乳,以提高其抵抗力。在仔猪出生后2-3日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合剂1-2ml,补充仔猪对铁的需要。在仔猪出生后5-7天用炒香的玉米、大豆等进行诱食,逐步过渡到喂乳猪料,以补充母乳供给不足。

仔猪同成年猪分群饲养。球虫病主要感染青年猪和哺乳仔猪,8-15日龄的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有人也把它称之为“十日龄腹泻”。成年猪多是带虫者,一般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对青年猪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但成年猪却在不断排出等孢球虫卵囊,污染周围环境,仔猪接触过这种污染或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后,便很容易感染球虫病。因此,仔猪应该尽量与成年猪分群饲养,运动场也应分开。在管理上可采取全进全出制。

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的卵囊,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产房的清洁及消毒。由于球虫卵囊对大多数常用的消毒剂不敏感,清洗、高温、干燥及应用化学药物才有可能降低环境中的卵囊数量。仔猪进舍前一定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后每周消毒一次,舍外每两周消毒一次。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严禁舍内存有污水粪便,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并防止管理人员的鞋靴等工具带卵囊入产房,同时将猪粪集于贮粪池发酵以杀灭虫卵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