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请问:稻虾共育有哪些关键技术? 其他禾谷类

请问:稻虾共育有哪些关键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们这里有很多农民朋友想搞稻虾共育,但不知有哪些关键技术?

稻虾共育栽培就是一丘田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种植模式。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养虾的稻田一般既可增加水稻产量,又可提高水稻的品质。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是我们农业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具体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1、稻田的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水量充足,没有农药污染的田块作种养稻田。稻田应离水源较近,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不会被洪水淹没,田埂较高,能关住40-60厘米的深水,土壤保水能力强,肥力较高的壤土或粘土为宜,稻田外应有较深的排水沟。  

2、稻田田间建设  

因龙虾有冬夏两季居住的习性,田埂基部应加宽到1-1.5米,稻田内四周应开宽1-1.5米,深0.8米的环形养虾沟,中间开掘“十”字形田间沟,堤埂围网,用塑料网布覆盖田埂内坡,塑料网下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支撑固定。每亩可投放虾种40斤。  

3、虾种投放养殖准备  

①.清沟消毒。虾种苗放养前15天进行清沟消毒,清理环型虾沟和田沟浮土,每亩稻田的养虾沟用漂白粉7.5千克带水泼洒,待毒性消失后进水。  

②.注水,施基肥。放苗前10天向田沟中注水50-80厘米,然后施肥培育饲料生物,移栽水生植物,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  

③.虾种苗放养。水体安全后,每亩按40斤虾种苗放养,加强饲养管理,在四月份开始割青苗喂养,如水花生,水葫芦,七姐妹等。并不断加强龙虾管理,预防种苗病毒的发生,提高龙虾种苗的喂养质量。在此期间注意稻田分厢整平,以便后期水稻移栽。  

4.水稻栽培与管理  

①.合理选择优良品种。一般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优质中稻进行种植,如“广两优香66”等,水稻生育期略长,有利于保证虾苗的正常生长。  

②精细整地,及时播种育秧。秧田的播种时间为5月25日左右,苗床整细整平,每亩秧田种子量为20斤,秧田每亩用60斤撒可富复合肥作底肥,6月2日进行苗床除草,6月10号左右视苗情每亩施10斤尿素进行提苗复壮。在三叶一心期注意喷施多效唑,促进分蘖并控制秧苗高度。  

③控制秧龄,及时移栽。一般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在 6月25日开始移栽大田。机插或人栽,株行距4×6寸,确保大田基本苗10万株以上。  

④加强大田管理 ,注意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移栽前,大田每亩用200斤有机肥或60斤复合肥作基肥,采用浅水勤管的方式进行管理。7月24号左右施药“龙凤配”每亩2组喷雾,防治水稻卷叶瞑和三化螟,用药3天后及时换一次新鲜水使龙虾在水稻田安全生活。  

⑤水稻成熟后,及时捕收。到10月上旬水稻成熟后,开始排水,及时收割,一般每亩平均产量可达500公斤左右。同时,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将大龙虾及时上市,留下小的龙虾作种苗,在围沟中继续生活,越冬后,确保种苗安全进入洞穴越冬。

“稻虾共作”:即将“一稻一虾”稻沟由原先的1米宽、0.8米深的小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的大沟。这样,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未完全长好的小龙虾就有了宽敞、充足的生长水域,等插秧完成后,再放水返回稻田与水稻同生共长。在时间安排上,每年中稻收割前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再收获一次亲虾,如此循环轮替,变以往的“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效益更加可观。据测算,亩平纯收入可达到4000元左右,比“稻虾连作”模式亩平又能多增收800元左右。